[皮绳上的魂]完全可以做成明确的类型片,但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背离观众的俯视镜头,让观感有时很难受。

>>>>>>>>>>>

东方魔幻下的快意恩仇

不可否认,[皮绳上的魂]让我们看到了完全迥异于华语类型片的特征,它观感清奇,手法诡异,再加上西藏宗教的介入,猎奇性极强。

说到[皮绳上的魂]就不得不提到[冈仁波齐],这两部电影是张扬在间隙中轮番拍摄的,不同在于表达手法相去甚远。

两部电影都有涉及佛教,世道轮回的观念。

而[冈仁波齐]看似是纪录片,实际却布满剧情片的戏剧冲突,二者的结合恰到好处。

但在[皮绳上的魂]中,影片伊始就是俯瞰镜头,恍若神迹显现,实验化的音效设计让人以为这会是一部地道的艺术片。

但镜头一转,又变成复仇,寻宝的类型片模式。

这种尝试很好,但难免会致使观感疲劳。

[皮绳上的魂]改编自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这样的魔幻风格确实为影片提升了新高度。

本片讲述猎人塔贝因杀气过重,罪孽深厚,在死而复生后被活佛点拨,被赐予天珠圣物,带着这圣物前往莲花生大师掌纹地,这一路他遭遇各种心魔与欲望。

有趣的是,在电影结尾处,导演指出其实那个一直追杀塔贝的格丹是一位作家,塔贝是他笔下的男主角,格丹追寻他的过程也是追寻自我的旅程。

结尾处的这种点化,确实提升了电影高度,既有戏中戏的结构,也有人物自我认同的变化,既巧妙又新颖。

当然张扬的野心并不局限于此,在原著基础上他做了更大改动,主要表现在类型化商业气息的引入。

[皮绳上的魂]颇有西部片风范,有些段落让人嗅到了莱昂内的味道。

尤其是酒馆里几方人马对峙的桥段,还有那风骚的老板娘,像极了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

而那些磨刀霍霍的画面更充满武侠片气质;

男女主角爱情戏的加入,也为电影平添了乐趣;

传统复仇片的模式倒是拍得比较老套,不过这一点恰好迎合本片的宗教主题,关乎世道轮回,因果循环,行善积善的宗教理念。

这种设计更为它赋予东方魔幻神话的特质;

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一个有趣的角色,就是那个戴着面具的小男孩“普”。

他具有通灵之气,这点倒让我跑题的想到阿萨亚斯的[私人采购员],后者是通过灵媒去探索个人欲望以及自我认知,并颇有西方宗教意味。

两部电影都拥有懵懂、模糊、暧昧,迷失的概念。在[皮绳上的魂]中,张扬也做出了这种虚无感。

类型化的引入还包括夺宝大战,各路人马追杀塔贝只为寻得天珠,这也是本片一大看点。可以说,张扬有意在提升电影的观赏性。

但艺术化与商业性的结合在电影中并不完美,谁想在看夺宝时又听到神神叨叨的如念经般的配乐。

这种背离观众的,所谓追求艺术境界的手法恐难协调电影气质。

这种巨大的间离大大增加了观影难度,观众只能昏昏欲睡,这是本片带来的最大观影障碍。

尽管[皮绳上的魂]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无法否认它的价值。

尤其是在中国电影处于极速上升的阶段,在票房收益突飞猛进之时,很多商业潜质的东西愈发明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皮绳上的魂]就变成一股清流。

它拓展了华语类型片的形式,同时它根植于东方古韵文化,它的出现,让观众看到了华语片的新希望。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