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了西魏大臣苏绰的故事,故事开头就提到了“苏绰定律”,据说宇文泰向苏绰请教治国之道,苏绰告诉他六个字——“用贪官,反贪官”,用贪官,可以让官员得到好处,效忠于君主;还可以借此抓住官员的小辫子,随时打击不听话的人;真要是弄的天怒人怨,皇帝还可以把官员提溜出来当“替罪羊”,借此表明自己的反腐决心,为自己留下一个爱民的好名声。当然了,所谓的“苏绰定律”并没有确切的出处,很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产物,估计没有那个朝代是愿意故意养贪官的,毕竟逼急了老百姓那是有可能翻船的。不过,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在“”面前让步,因为在“贪”与“忠”面前,最重要的还是忠心。

就拿南北朝时期来说吧,当时与宇文泰对峙的,是建立东魏的高欢,高欢对腐败的理解简直与苏绰是一样一样的。当时东魏政治非常腐败,“文武在位,罕有廉洁”。据《资治通鉴》记载,时任东魏镇南将军的杜弼,对严重的腐败现象忧心忡忡,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他向高欢反映此事,要求进行治理。高欢对此早就有过思考,他认为不可,理由嘛,是这样的:“天下贪污,习俗已久,可搞贪污的这些人不是我手下的将领就是世家大族。现在这些将领的家属多在关西,与我对峙的宇文泰经常招诱他们,他们是去是留还说不定;江东还有一个南梁萧衍,衣冠礼乐制度完全,中原的士大夫都认为他才是中原文化的正朔。我若急于惩治腐败,恐怕这些将领就要都归降宇文泰,而那些汉人士族都要投奔萧衍,这些人都走了,我岂不成了光杆司令?(人物流散,何以为国?

高欢毕竟是一代枭雄,对时局把握的比较清楚,在身家性命和百年大计面前,还是先保住性命再说。当然了,对杜弼这样的爱民人士,还是要表示一下关心,尤其是表明一下自己的反腐败态度,他安慰杜弼说:“尔宜少待,吾不忘之”。意思是说,你的意见我记下了,今后有条件了我一定反腐败,一定爱民。

其实,不仅高欢是这样,其他皇帝也是一样的想法。就是他刚才提到的南梁萧衍,也是一个德行。萧衍此人开始还是有些本事的,也曾经提倡廉洁勤政,艰苦朴素,但在权力与腐败的天平里,他依旧倾向权力,容忍腐败。萧衍有个六弟临川王萧宏,此人长得一表人才,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曾经带兵打仗却弃军而逃,性格又怯懦贪鄙,爱财如命,最擅长搜刮百姓。他极尽搜括聚敛之能,积钱3亿,绢帛、奇珍无数,将他们秘密存放在近百间库房里。

当时有人向梁武帝密告,萧宏家有库房百间,里面暗藏有兵器铠甲。梁武帝很为不快,决定亲自探察,于是借口巡视来到王府,查看萧宏的库房。打开库房后,只见房中堆满了铜钱,据史书记载“每钱百万为一聚,黄榜标之;千万为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余间”,其余库房中堆满了布、绢、丝、朱砂、蜜蜡等物,不计其数萧宏做贼心虚,以为贪赃罪行败露,吓得不得了。没想到,萧衍却大喜过望,虽然这些钱财来路不正,但毕竟没有兵器啊,那就说明他并无政治野心,对帝位不构成威胁。萧衍不仅不生气,还盛赞萧宏是理财能手,再次给他封官晋爵。

当然了,这些都是皇帝容忍贪腐的例子,至于大臣摸透了皇上的心思,反其道而用之的故事,那就更多了。比如秦国大将王翦,征伐楚国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发以后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知道秦王多疑,此时向秦王提出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的疑惧。再往后例如萧何,刘邦出征后他故意强买民田,民怨沸腾,刘邦接到探报,不怒反喜,回朝后指着萧何取笑:“你身为相国,跟老百姓争什么争,哈哈......”再往后这样的人物例如郭子仪、石守信等等等等,多了去了,他们读懂了帝王心术,保住了荣华富贵,但得到的却是自污其名,作为想干一番事业的盖世英雄,却不得不去聚敛钱财,甚至残害百姓,不得不说是他们的悲哀.....

萧何剧照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