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曾国藩家书》

作者:曾国藩

类别:书信类

人生启迪:人若无恒,万事不成

精读导语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盖棺定论”。即只有在一个人死去之后,才有可能对他一生的是非功过作出定论。然而事实上,有些人死后也难以“盖棺定论”,比如曾国藩。

曾国藩死后一百二十多年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各执一词。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曾国藩主要是以“汉奸、刽子手、卖国贼”的恶名载入史册的。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潮。同一个人物,为什么会引起截然相反的论断?曾国藩生活在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激烈、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把他推到时代的风口浪尖,造就了他复杂的思想和性格。他一生的活动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三个方面:戎马生涯、开创实业和治学修身。只有全方位、多视角进行考察,不溢美,不苛求,我们才能还历史人物以本相。

“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这句话堂堂正正地刊登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曾国藩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是偶然的。今天,在思想界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之后,人们越来越想探究历史的真实,学界如此,工商界亦是如此。

作者背景及该书影响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道光年间(1838年)中同进士,先后担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咸丰二年,他任帮办团练大臣,回湖南创编湘军,并在衡州、湘潭开设工厂造船,购置洋枪洋炮,设立水师,使湘军成为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颇强的军队。湘军后来也成为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对手。

曾国藩兄弟五人,他为老大。作为兄长,他全面担负着教导弟弟们读书做人、修身处世等方面的重任。他根据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遗训,参合自己的见解,从处世为人、从政治事、谨守家风、保养身心等方面谆谆教导,充分体现了长兄的风范。对侄辈的教导,曾国藩一样毫不放松,无微不至。由于其当时已经身居高官,唯恐子辈流于骄奢,所以家风严谨。在他的努力下,不仅曾氏家族的兄弟子侄、亲朋好友、门生故旧受到他的良好影响,且优良家风,世代相传。曾氏大家族中曾先后出过很多国家栋梁:子辈曾纪泽(清末著名爱国外交家)、孙辈曾广钧(诗人)、曾孙辈曾约农、曾宝荪(著名教育家和学者)等等。

从《曾国藩家书》对近世官僚士大夫及文人学者的影响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影响是深远的。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曾国藩的家庭教育观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他的历史评价屡有非议,但在立身处世和道德修养方面,曾国藩无疑赢得了赞誉。他的家书更是流传海内外,几乎家喻户晓。曾国藩一生奉行儒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他的家庭教育观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局限性,但还是闪耀着哲理的光华。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人们又从中发掘出新的含义,赋予它新的内容。

内容梗概

曾国藩的家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写给他的弟弟们的“诲弟”篇,一部分是写给他的子侄辈的“谕儿”篇。内容包括读书作文、修身处世、从政、家风、善养身心等方面。

“诲弟”类家书中的一部分是写给在家乡主持家务的澄弟的,曾国藩主要训导其谨守家风,读书做好人,养成“勤俭”、“谦虚”的品行。同时要求其弟不忘“耕读”之本,不要干预地方事务。他在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给其弟的信中说:“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家;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曾国藩少年得志,深怕自己的官宦之家会在他这一代享用殆尽,所以告诫弟弟及儿辈们,千万不能时时存有读书为了做官的想法,但愿成为耕读和孝友之家,世代相传。曾国藩反复强调家势兴衰与个人修身、立志的密切关系,告诫弟弟们不能只为做官读书,重要的在于知书达理,做一个好人,只有这样家族才会长久不衰。

“诲弟”类家书中的另一部分是写给跟随他在外作战、做官的三个弟弟的,尤其是对曾国荃(沅弟)的训导可谓面面俱到,从处世为人到从政治军等方面都加以细心的开导,有了成绩给予鼓励、赞扬,有了缺点和错误就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评。在咸丰七年十月,曾国荃率领湘军一部赴援江西吉安与太平军作战,曾国藩在给其弟的信中不仅全面阐述“军气宜聚不宜散,宜忧危不宜悦豫”的道理,更是细述了选拔将才的四个标准,以及如何重视“骨干”,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柱梁”等观点。单就治军思想来说,至今仍可借鉴。曾国荃脾气不好,患有肝病,曾国藩在告诫其弟要善于保养身心时说:“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总以保全身,莫生肝病为要,善于保养,则能忠能孝,而兼能悌矣。”功劳和名誉不过是过眼云烟,身体才是自己的,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其他才成为可能。论述充满哲理又语重心长。

“谕儿”类家书多是曾国藩写给其子曾纪泽的,也有少量是给曾纪鸿。在曾国藩的严格教育下,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学英文,成为清末著名爱国外交家。曾纪鸿虽英年早逝,但也在古算学领域取得了相当成就。在读书作文方面,曾国藩教导儿子不仅要有好的读书态度,更要有好的读书方法。“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同时,读书也应注意广泛涉猎,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增加见解。但曾国藩又告诫儿子,看书不可不加选择,而是应该通过广泛涉猎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书深读熟读,以领会大经大义。曾国藩还劝儿子在五十岁前将应看之书看完,以免年纪大了,力不从心而感到后悔。

在修身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身教重于言教,他自己为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因而也明白告诫儿子必须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和“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的道理。这种教育方法,与当时一般庸俗士大夫迥然不同。曾国藩在给儿子纪鸿的一封信中写道,年轻人处世须以“谦”、“谨”二字为主,特别是“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属”,更应严格要求。他要求二子每日以“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门功课相勉,“慎独”即独处时能谨慎不苟;“主敬”是指内心专静纯一,外表整齐严肃;“求仁”即以仁义之心待人;“习劳”即养成热爱劳作的习性。这样才能自修其身,然后影响他人。

《曾国藩家书》中的精华是随处可见的,智慧隐藏在字里行间,有心的读者自会取己所需。

书名:人生中要读的几本书

作者:林格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29.00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