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被视为“诺奖风向标”之一的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公布了其2017年的获奖者——五位为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80后华人科学家、美国博德研究所核心成员张锋是其中一名获奖者,成为继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之后,第二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据了解,这项技术为生物医药研究带来了变革,给予了基因疾病等治疗新的希望。

今年34岁的张锋出生于河北石家庄,11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市。在他上高中时,就表现出对恐龙及生物工程超乎寻常的兴趣,于是,老师帮他找了一份在实验室做志愿者的工作。在那里,他从零起步,学会了如何将来自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的细胞内,并让它顺利工作。凭借在这个实验室做出的一个遗传学课题,张锋获得了2000年的“英特尔科学奖”全美第三名。

此后,张锋对生物研究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致力于开发新型分子技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分子遗传基础,他的研究团队在开发光遗传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锋在真核细胞的基因编辑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先驱性地表明CRISPR-Cas9能被用于哺乳动物的基因组编辑,使基因疗法成为可能。

这一被称为CRISPR-Cas9的技术出现后,三家(生物技术)公司迅速创立,吸引到数亿美元的风投资金,由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新时代,将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项技术)改变了我们做科学的方式”,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菲利普·夏普评论道。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