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出生于英国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的林迈可,曾受北平燕京大学邀请出任经济学导师,为此他在1937年和白求恩同船到达中国。林迈可深爱中国,并用自己的行动支持拥护共产党事业。在中国期间,他拍摄了大量照片,详实记录了自己和平西、晋察冀、延安军民的抗战生活,并一直珍藏。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迈可一家返回英国,但一直关注中国发展,也多次受邀访华,是中国人民永志不忘的老朋友。

林迈可镜头下的中国抗战岁月

八路军战士用土法制造手榴弹

冀中无线电技术人员

晋察冀边区民兵在村口埋地雷

儿童团团长在群众集会上

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

通过这位为中国反法西斯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林迈可的视角,展现了当年敌后根据地抗日斗争的历史现实。

林迈可的革命情结

1938年夏,林迈可访问了晋察冀边区。他在此真切感受到抗战物资的匮乏,也被边区军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坚持抗战的精神所感动。回到北平后,他积极参加抗日地下活动。购买医药物品、无线电台零件……由于拥有外国人的许多特别权利和方便,他为根据地做了许多工作。

1941年,林迈可夫妇到达晋察冀平西根据地。1942年春天,林迈可受聂荣臻将军的邀请,担任通讯部技术顾问,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改进和教学工作,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电讯界的高级干部、技术专家和骨干。

1944年5月,林迈可一家到达延安。他一方面为延安的通讯和新闻事业尽力;另一方面还主动撰写稿件报告边区概况,请经过和离开延安的外国人带走,或发送给合适的报社、政府机关,或任何对抗日根据地感兴趣的人。抗战胜利后,他一家于1945年10月返回英国。

林迈可在晋察冀边区担任无线电通信顾问

1939年8月6日,林迈可与聂荣臻、白求恩在交谈

林迈可与朱德在交谈

林迈可在燕京大学的书房里

林迈可夫妇在延安

林迈可的中国故事

△ 林迈可于1942年初来到平西根据地。当地军民对这位国际友人很有好感,给他烧热炕,甚至把被子都烤糊了。吃的方面,也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他。譬如当时紧缺鸡蛋和白糖,就往煎鸡蛋上撒白糖,结果老外很不习惯这种吃法,认为除了这道菜,其他菜都很好吃。

△ 林迈可曾经想为英军建立驻华北地区的情报机构,这一提议也得到聂荣臻的同意,然而英国情报部门的官僚作风,使这一计划破产。在林迈可已经三进三出抗日根据地,并和聂荣臻、萧克亲自见面后,英军总部却还在考虑“是否有安全的途径让英国人进入不受日本人控制的地区”的问题,最终也未能实现林迈可的设想。

△ 一名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官在上世纪60年代对林迈可说,日军在华北的攻击能力,要强过美军在越南的攻击能力。他对此回击道,如果共产党在华北能够有越共在越南那么多的外援,那日军在一年内就会被赶出华北。

△ 当时新华社英语部的很多译稿,被林迈可认为是对敌方滥用辱骂语言,会造成相反的舆论效果,建议改正。新华社长博古先生接受了这一意见。

△ 1944年,林迈可在延安写了一篇四五十页的长报告,题目叫《延安哪里有缺点》,这篇报告抄送给了好几位高层领导人。他认为,那时延安有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充分民主氛围。

像林迈可一样,在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很多国际友人被中国共产主义理想所感染,义无反顾参与革命。事实也证明,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战争赢得人心、获得支持,取得了最终胜利。

————END————

图、文 | 来源于网络

微信公众号“红果记忆”同步更新

欢迎关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