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第12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举办,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领先创业者、专家学者等嘉宾围绕新经济形势下海归在创新创业中的探索展开深入研讨,星河互联CEO傅淼也应邀出席了此次论坛,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和投资经验发表了对海归人员创新创业的看法。

  • 很多人总是认为我们的文化里缺少创新的基因,我不这么认为。在个体层面上跟美国人竞争,无论是科技还是商业的创新,在文化基因上我们是没有缺陷的。

  • 我们之所以整体上缺少创新是因为缺少创新的动力。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扮演追赶者的角色,而追赶者最合理的策略不是创新,而是跟随。

  • 今天的中国在很多细分领域不知不觉之间冲到了第一的位置,因此,除了创新已经别无选择。

  • 十年前在国外做到90分,或者在国外公司里面做到中层掌握某些80分的技术,回到国内来就可以成为技术领先的科技创业。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一定要在国外学到真本事,回到国内创业才有竞争力。

  • 我们星河互联团队里差不多1/3的同事是有海归背景的。我们看技术驱动的项目一定要看这个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是不是真正第一流的技术,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投资。

左一为傅淼

以下为傅淼的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星河互联的傅淼,我是1995年从清华毕业以后去的美国,在南加州大学获得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2001年开始往国内跑,2005年完成海归的过程,到现在时间也算很久了。我个人的更多介绍在会议的册子里,这里我多花点时间介绍一下星河互联这家公司。

星河互联从2009年开始,主要从事互联网领域的风险投资和孵化以及其他的创业服务的工作。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投出了几家上市公司,现在还持有接近200家公司,团队有接近300人,算是国内这个领域非常大的团队了。

之所以需要这么多的团队,目的除了给我们所投资的企业提供资金以外,还要提供非常全面、丰富的投后辅导和支持,要把它具体地真正落到实处,用一个实在的团队来支持,所以整个讲我们是一个一站式的为创业团队提供全面创业服务的平台。顺便说一句,我们团队里差不多1/3的同事是有海归背景的。

下面说一下我自己作为一个海归的感想。我今年47岁了,从78年上小学,正好经历了中国整个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从懂事开始看到了中国GDP单调上升的过程,我想在全世界历史上这种规模的持续增长都是很少见的。从我个人或者我们这个时代来讲,你只要跟住国家的大势就能发展的很好。

从另外一个角度回头来看,我也非常庆幸在2001年的时候真正开始海归的过程。跟我一起出国的大多数同学现在还留在海外,留在国内和少数回到国内的那一波同学,现在在国内的整体发展是要比国外好的。我也祝贺在座的各位赶上这样一个好时候,能够跟着我们国家发展的路径一起走,这样你的成就肯定是会更大的,并且取得成就的效率会更高。

我们在风险投资这个大的行业也做了一段时间了,之前投资界有一个不是共识的共识,Copy-to-China是过去十几年风险投资在中国的主流模式。这都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美国无论科技、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领先于我们,这个事情如果是有市场、符合人性、符合消费者需求,自然在美国应该先出现,否则就可能是不正常的现象了。

但是,这两年慢慢我们看到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在中国真正的开始出现了,我是从第一线亲身看到的,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我觉得今天上午有一个领导讲的很好:“我们的几大自信”,这也是我们政府在提倡的,其中最后一点“文化自信”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

中国实际上在整个历史上领先了好多年,但是最近这一两百年落后了,我们就一直回头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面找这样的缺陷。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呢?实际上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讲,我认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教育、我们民族的基因里面并不缺少创新的能力。

我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年,美国50个州我去过了46个,对美国的文化我相信还是比较了解的。结合我个人在美国工作和学习的经验,起码从我个人角度或者我周围认识的比较出色的中国学生和中国朋友的角度来讲,并没有觉得我们在个体层面跟美国人在创新方面相比有明显的缺陷。当然文化产品上面的创新可能是另外一件事情,但起码从科技、从商业的创新上,我相信我们的基因里是不存在这个缺陷的。

那么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原创不是我们创造的呢?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扮演追赶者的角色,而做个追赶者,最合理的策略是跟随战略,就是跑在前面的领先者把什么做成了我再做什么。

现在,跑着跑着很多领域突然发现前面没有人了,特别明显华为就是面临这么一个状况。我曾经也在华为有三年的工作经历,受益匪浅。任正非先生在去年一个关于创新的大会上就讲到,华为已经进入到了无人区,现在在通信设备领域华为是全球第一了,以前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现在发现前面没有人了。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不创新,我等一等,让原来的第一再跑到前面去,他们去哪儿我们再去哪儿,但是这显然不是我们想做的。我们既然做到了第一当然还想保持第一。想保持第一怎么办?第二个选择就要承担创新、承担探路者的责任。在很多领域现在创新的压力落到了中国人身上,我相信这两年我看到的一些创新的东西都是在这种压力下产生的。这首先是一个动机的问题。

其次是一个能力的问题,创新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的,科技上的创新需要底层研究的长期积累。国家过去30年经济发展,在基础研究里面的投入已经有了一些积累。

上午毕院长讲的很好,我们一定要在基础研究上面持续的投入,这样的话你想在技术上、科技上创新的时候才能真正有这种能力。我们最近看到一些出自清华、北京理工的项目,都是在国家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做了十几年研究的基础上转化出来的成果,现在已经达到国际上同行业的先进的水平了。

从海归的角度看,你想回国创业,我一定要看你这个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是不是真正第一线的技术,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拿到投资并不是像十年前在国外做到90分,或者在国外公司里面掌握某些80分的技术回到国内来就可以作为技术领先的科技创业,那时候可以,现在不行了。

现在一定要成为本领域世界范围内一流的人才,回到国内创业才是有竞争力的。所以特别同意上午黄晓庆院长讲的,不要上完学就回来,起码要在主流顶尖的体系和平台里面工作至少3-5年,才有可能学到真本事,才能回到国内来做出全球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创新成果。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