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国君为权臣所害,有为傀儡者,有命丧其手者,尤其是年少即位者更是如此。但有位英雄少年,战胜权臣,成为一代明君,且当时只有十四岁。他便是晋悼公。

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为晋襄公曾孙。晋襄公就是晋文公的儿子,也是晋文公之后的国君。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权臣赵盾与狐射姑各有扶持者,最后嫡长子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襄公之子姬捷避乱至周,其后代在周生存下来。姬捷生姬谈,姬谈长子不识黍麦,脑子不好,姬谈次子周即是晋悼公。他们数代生存于周,对回国为君已不抱希望,但在晋厉公之时,机会来了。

公元前574年,晋厉公除去了一直护卫他的三郤(郤锜、郤至、郤犨)。这是晋正卿(中军将)栾书一手策划的事件,三郤本来深得厉公信任,也成为护卫厉公的最主要力量,但坏事干得也太多了,并得罪了正卿栾书,于是栾书施计,借厉公之手除去了三郤,详看笔者上篇文章。厉公除去三郤之后,厉公之亲军首领胥童又逮起了栾书和上军将中行偃,要杀之,但厉公心软了,说一天已杀三卿,不想再杀了,放了二人,还让中行偃升任中军佐(原郤锜之职)。栾书与中行偃在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一合计,经过周密计划,于公元前573年派程滑杀了厉公。这两位杀了厉公之后,肯定是不能让厉公之子当国君了,于是就派中行偃之弟知罃到周都去接姬周回国为国君。

我们从上边可以看出来,姬周回国当国君面对的是极其复杂残酷的政治局面。这一去有可能是屈辱的傀儡,甚至有可能因不听话被杀,而自已当家做主的可能性还真不大,更何况姬周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他生于公元前586年,到公元前573年,实际上只有十三周岁,古人是算虚岁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一回国就撤了杀死晋厉公的主谋——权臣栾书、把从犯中行偃降了级、处死弑君者程滑,逐不臣者七人,并提拔韩厥为中军将,任命了一批新的官员,晋国政治很快稳定下来。他不仅掌了大权,治国也非常成功,晋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晋国在争霸战争中打败秦国和楚国,重新回到霸主宝座。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第一步,在回国路上与众大臣约法、盟誓。去周接他的是知罃与士鲂。此二人率军接上姬周走到清原之时,晋国文武百官在清原(今山西稷山县东南)摆开了盛大的阵势迎接新君。然而,姬周这时不干了,他说了这样一席话,《左传鲁成公十八年》:“孤始愿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从,将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从君,神之所福也。”群臣对曰:“群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听。”盟而入,馆于伯子同氏。姬周很聪明,他在清原与晋国文武百官相遇之后,说:我原本没想到能当国君,看来这是天命;你们让我当国君,就得听我的话,不听我的话,要国君有什么用?你们要是以后听我的话,我就当这个国君,不听我的话,我就不当这个国君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权臣不可能站出来说,我以后不听你的命令,众大臣集体说:让你当国君是群臣之愿,谁敢不听话!并且姬周还与众大臣就此进行了盟誓。这一招很厉害,对于权臣来说找不到任何理由来回击姬周,栾书总不可能站出来说,我不愿意吧。既然你栾书愿意,还起了誓以后听我的话,那我姬周免去你中军将之职,你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古人对于誓言是很看重的,和现在不一样,他们认为誓言是而应验的。

第二步,他住到了伯子同家。姬周与众大臣进入国都之后,他没有住进王宫,因为住王宫安全没保障,而是住到了伯子同家。住到伯家是有讲究的。晋国原来有一个大臣叫伯宗,公元前576年被三郤害死,其子伯州犁逃到了楚国。伯子同当为伯氏另一支,其人或与伯宗同辈。而伯家与郤氏是同宗的,原来也姓郤。在当时,有了封地或官职高的话,都可以另立新氏。笔者在上篇文章中分析,伯氏可能是郤縠或郤溱之后,那可是晋文公流亡十九年的功臣之后,因直言进谏,被三郤害死了。而三郤后来又为栾书所害,现在姬周住到了这样的家族里,一方面不用担心被栾书派人杀了,伯氏定不是栾书派系之人,因为他是郤家之人,且不受栾书保护,否则就不用逃亡了。而伯宗也不是三郤派系之人,那他一定是独立于栾、郤之外的一个中间派。做为将门之后,又为大夫,伯氏也是有能力、有私家武装来保护姬周安全的。另一方面,住到伯子同家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就是栾书、荀家是不受信任的。即然不受信任,那这两家以后当然是不会掌权了。

伯宗

第三步,撤栾书、把从犯中行偃降了级、处死弑君者程滑,逐不臣者七人,并提拔韩厥为中军将,任命了一批新的官员。《左传》:“辛巳,朝于武宫。逐不臣者七人。……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施舍、己责,逮鳏寡,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时用民,欲无犯时。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蒍之法。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之司马,使训卒乘亲以听命。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群驺知礼。凡六官之长,皆民誉也。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师不陵正,旅不逼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这段话既讲了他的治国措施,也讲了人事任用。栾家是受打压的,栾书在晋悼公即位后,再没有在史书上出现过,估计是退休了。其子栾黡也仅为下军佐,并且当了十几年没有被提拔。荀家有受打压者:中行偃(荀偃)被从中军佐降为上军将;也有受重用者,知罃(知氏也来源于荀氏)由于迎立有功,从下军佐升为上军佐,荀家其他人荀家、荀会也被立为公族大夫。同时调整了部分人职务:韩厥成为中军将,士匄为中军佐;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从此魏家、赵家、范(士)家、韩家发展非常快。可以说晋悼公对晋国的卿大夫进行了重新洗牌,而这样的洗牌让老牌的栾家和中行氏因弑厉公受到打压,但又没有发生血腥屠杀,所以没有发生政变。

《赵氏孤儿》中韩厥

晋悼公不只年少即位,平定晋国内政,对外还将晋国霸业推向高峰。对北方少数民族,他重用魏绛九合戎狄,然全集中兵力与秦、齐、楚争霸。公元前573年,宋国因晋内乱,叛晋盟楚,前572年春,悼公令栾黡攻宋国彭城,晋军破彭城,宋国降服。公元前571年,郑国成为楚之盟国,为楚攻晋之盟国宋国,晋悼公出兵攻郑,很快围郑都新郑,郑国求和。公元前566年,韩厥去世,知罃被越级拔,从上军佐直接升为中军将,成为晋国正卿,可能与迎立之功有关,当然知罃也是有才的。而其侄子荀偃由于弑晋灵公,还只是为上军将,没有被清算也是不错了。知罃执政后,与楚展开大战,公元前563年,知罃在逼阳(山东省枣庄市南)之战中给中军佐士匄、上军将荀偃立下军令状,最后晋军攻克逼阳,历时29天,打通攻楚通道。在败楚、郑之后,与诸侯进行萧鱼之盟,晋国霸业复兴,再次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560年,知罃去世。其后其侄子荀偃终于得任中军将,成为晋国正卿,可见晋悼公对荀偃考验过关。前558年4月,晋悼公亲起大军伐秦,战于棫林,秦师败绩。前558年夏,悼公欲伐齐、邾、莒,就在晋悼公为伐齐而准备时,突然染病,之后一病不起,11月,悼公暴亡,年仅29岁。他将其子托负于中军将中行偃,而中行偃也不负所托,扶立年少的晋平公即位,没有发生政治变乱。以悼公29岁而逝的年龄算,其子最多也就十岁多点即位。中行偃不只扶立新君,还完成了伐楚、伐齐大业,将晋国霸业再推高峰。公元前557年,荀偃与栾黡配合,大败楚军于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一直打到方城,胜利回师。公元前555年,晋国大举攻齐,晋军在荀偃的带领下攻坚克难,一直打到齐都临淄,尽显晋军的强大团结和荀偃的军事才能。晋军包围起临淄之后,要直取齐都,但这时,荀偃的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他头生恶疮,每天做恶梦,梦见晋厉公向他索命。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平公决定退兵,齐国逃过一劫。公元前554年,荀偃结束了他的一生。死不瞑目的他在听到士匄对他说要帮他完成伐齐大业时才闭上了眼睛。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