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做人做事别太过太绝,给别人留个余地,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给别人留路,就是给自己积福。

说道留有余地,古人大概是看得最清楚的。留有余地这个词在我国传统木制工艺中比比皆是。伸缩缝是我国古典家具的一种传统工艺,在榫卯结构的接口处通常会留有一点缝隙,这是为避免木材因热胀冷缩导致家具变形。

如果没有这个伸缩缝,当木材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膨胀是就会撑裂家具的边框,导致各部件松动。

作为死物的木头尚且会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化,何况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是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要想契合稳固就要留点缝隙。

绘画中的留白也是如此,画的太满反而不美,留下个空白,反而能让人的情感的得到喘息。

《朱子家训》中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生命长久,生活长远,不是只在一时一刻。人活在世,也不是活在一个个四四方方彼此分隔的小盒子里。

这个世界就是一张巨型网,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人是“独行侠”。世事浮沉,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

做人别太过,做事别太绝,生活不需要放大镜。给自己留个空隙,也给别人留个余地。

花看半开时,酒饮微醺处。——《菜根谭》

王阳明的曾祖名叫王世杰,王世杰考中秀才后,按例要进行大考。等他赶上大考之年后发现,大考有个规定就是考生必须散发脱衣接受检查,以防夹带作弊的东西。

王世杰认为这种规定是对人的侮辱,还没有进入考场就弃考了。后来等到王世杰的母亲去世,临死前对王世杰说“尔贫益慎,吾死,尔必仕。”王世杰下定决心要出仕,终于等到有人愿意举荐他时,他却去世了。

正德年间,宁王起兵造反,明武宗派王阳明平叛并准备御驾亲征。后王阳明将宁王擒获,但在将宁王交给皇上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

平叛的功劳并未得到明武宗的认同,明武宗身边的宵小趁机造谣称王阳明与宁王相勾结。面对这种局面,王阳明并未据理力争,而是转头走了太监张永的门路。王阳明求见张永时,绝口不提自己的战绩,而是称赞张永除去刘瑾的功劳,通过张永,王阳明避免了一场祸事。

做人别太过,做事别太绝。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一点转身的空间。

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做事须得讲求方式方法,不能认死理。做事不是比着尺子画直线,也不是按照公式解数学题,没有必要太较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过分坚持所谓的“原则”,就如同拿着显微镜生活。

径路窄处,留一步给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菜根谭》

正德十一年时,王阳明经兵部尚书王琼推荐,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当时这些地区贼寇四起,官府无力剿灭。王阳明到任后,开始积极剿匪。

在江西剿匪的过程中,王阳明发现官府衙门中有许多叛乱分子的间谍。为抓住这部分间谍,王阳明放出假消息试图引诱他们,计策果然取得了成功,埋藏在衙门中的间谍被抓获。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王阳明并没有处死或处罚这部分间谍,而是采取软硬兼施、攻心为上的计策。王阳明宽容了这些人的过错,这部分人开始成为官方的卧底,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双面间谍”的帮助,匪患才能很快被剿灭。

楚庄王因战事得胜,大宴群臣。宴会上一阵风吹灭了蜡烛,黑暗中,有人想要轻薄楚庄王的宠妃许姬。许姬拔下了他的帽缨向楚庄王告状。楚庄王听后,在黑暗中命令群臣都拔下自己的帽缨,之后才命人点亮蜡烛。

三年之后,晋国攻打楚国,楚国一将军奋勇杀敌,所向披靡,众将士在其影响下也都奋勇杀敌,最终楚国赢得战争的胜利。回朝之后,楚庄王问这位将军需要什么奖励。将军坦言,自己就是三年前那个酒后失礼之人,因当时楚庄王维护了其颜面,所以才立志杀敌报恩。

曾国藩曾说“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宽容之心待人,就等于给将来的自己一次被帮助的机会。对他人的宽容,实际上也是为将来的自己铺路。

给别人留点余地,既是帮别人也是帮自己,如果王阳明对间谍痛下狠手,那么平叛之路一定不会这么顺利,如果楚庄王当时点亮了蜡烛,同样日后也会少一位奋勇杀敌的猛将。

人生在世,计划赶不上变化。只有给自己留个空隙,给别人留点余地,才能在变化中游刃有余地生活。 世事翻腾似轮转,眼前吉凶未必真。以宽容之心对人,得饶人处且饶人。把糊涂之心留给自己,万事不用太较真。

做人别太过,做事别太绝,说话别说太满。做人做事留余地,三分给别人,三分给自己。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