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个深圳的新闻,一个小伙儿在地铁上无故地奔跑了起来,这一举动,惊动了身边的人。

当地铁门开之后,小伙儿几乎是狂奔下了地铁,这一举动之后,是几十甚至上百人的狂奔。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车内的人如此惊慌?其实什么都没发生!

这名小伙儿只是因为赶时间才急躁地奔跑了起来,而车内的观众却恐慌了起来。因为他们很没有安全感。当有人慌张了起来,所有人都跟着慌张了起来。这种从众效应,让人很焦灼。

当人们都在讨论《二十二》的时候,我也从众去看了这部影片。

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在网上看了不少相关文章,看着看着就满目泪光。在文章中,画面很平和,文字却很刺心。那些煽人落泪的文字,让我对这部影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看电影之前,也看到一则男子看《二十二》时笑场被怒怼:这么沉重的题材电影,你居然还能笑场!不好意思,我也笑了。

我笑林爱兰那小暴脾气;找不到功勋章时的急躁的样子;笑她知道冤枉别人后,那略带自责,却又开心找到了功勋章时的笑容;笑她任性自我的小个性;笑她家里挂满刀防贼的样子……她,不是过得很好吗?

当韩国老人毛银梅用韩语唱《阿里郎》的同时,又偶尔说着日本常用语,还说着一口武汉方言,语气平和,没有悲伤没有愤怒,与养女和和美美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时……她,真的过得不好吗?

看着韦绍兰与自己70多岁的“日本人”儿子平静地生活着,自己挑水做饭,高兴时唱唱歌,无聊时也可以养养鸡……难道,这样过得不好吗?

“每次问那些问题,都当着我的儿媳孙女,我怎么说得出口。”这是李爱连老人在生气的情况下,讲出来的话。她不想被再问这样的问题,她不想再回忆都过去了将近70年的痛苦经历……

看着老人们一个个摇着头,抹着泪,说着不说了,不说了的时候,郭柯,你可知道你打破了这些老人宁静祥和的生活?难道,你喜欢看到她们因为回忆起了那段痛苦的经历,伤心抹泪的样子?

她们原本淡去了那段非人的经历,可你硬生生地将她们拽到了日军面前!

郭柯,《二十二》,只是你一个人的电影!

有人评论:

1、“在消费她们的痛苦,把老人拍出来很不道德。”

2、素材平铺直叙,白瞎了这么沉重的题材”,

3、“不够冲击,不如看《金陵十三钗》”。

4、“老人不是最重要的,讲好一个故事才是。”

而郭柯却气急败坏:“她们是道具吗?她们是活生生的人。”

是啊,她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当你想着如何让你从副导演变成正导演的时候,她们是活生生的人;当你急吼吼地要众筹将电影推销给观众的时候,她们是活生生的人;当你每天花时间去关心票房的时候,她们依然是活生生的人!

是啊,她们是你活生生的道具!

你说:“陷在里面的是我们,总想挖掘她们的苦难。”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这个事实,可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拍这部电影,难道你是想告诉大家,她们真的忘记了过去?还是你想告诉大家,你这个题材的电影一定会火?

可能会有人说我麻木不仁,这么沉重的影片你居然会笑!因为我没有随大众的心意,讲这部讲这部影片如何如何的使人泪奔,意义是多么多么的使人深思,看完后心情是多么多么的沉重。

我是笑了,笑这些老人可爱的举止,也欣慰她们对那段屈辱经历不再那么痛苦。

我的确没在影片中看到任何值得泪奔的情节,当看着老人们一个个摆手说着不说了,不说了的时候,那是一种被人撕开伤口后,疼痛的感觉,不想落泪,只想发怒!

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准备好了纸巾,却始终没派上用场。杂乱的穿插让我有些糊涂,我没看明白,郭柯到底想要讲什么,这部影片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没有故事情节的电影,真的叫电影吗?

我只想说,这是郭柯拍给自己的电影,不是拍给观众的电影!

谢谢你突然的灵感,决定要拍这部影片,也谢谢你让我知道了你的水平。如果这22位老人能让你火,那恭喜你,你赢了。但对不起,我不是你的观众!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