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翻看南宋王朝宋高宗这段历史,真是看得头昏脑涨。对于宋高宗赵构的苟且偷安、杀害忠良的恶行,后人一直唾骂不止;而对于精忠报国、坚持收复失地却被赵构操纵秦桧无端害死的民族英雄岳飞,人们充满了敬重、同情和遗憾。

网络图片

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形象,经几代人的口口相传,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岳飞二字已经成了忠良的代名词。而害死岳飞的奸臣秦桧等人,则成了不齿于人类、甚至连猪狗都不如的东西。

世间关于“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岳飞被杀的理由”、“岳飞的真正死因”、“岳飞被杀的几该几不该”的文章、论述及历史探秘文稿多得数不过来。为什么说看得头昏脑涨、云里雾里,大概就是这个内容太多的缘故。

人们常说岳飞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的。实际上,给岳飞定的罪名是有的,即谋反罪。但因为秦桧等人说张宪串通岳飞谋反的证据实在拿不出来,所以当名将韩世忠质问秦桧:岳飞如何谋反的情况时,秦桧只好说,证据虽然不明,但事体莫须有,定的是谋反罪。

史料介绍,莫须有中的“莫须”二字,是宋朝人的口语,是“大概”或“也许”的意思,台湾作家李敖曾考证“莫须有”的正确解释应该为“莫须,有”,“莫须”是宋朝人的口头语,指等等看,是“等等看,有的”、“等等瞧吧,有的”的意思。由此引申就是说,等一等瞧,岳飞的罪名会有的。

有文章坚定认为,岳飞是因为“功高震主”,以宋朝忌讳的武将身份,构成了对宋高宗赵构的皇位威胁,才被赵构下决心杀掉的。还有文章分析认为,岳飞死于金国丞相金兀朮的黑手,因为他要挟赵构王朝,要想求和,必须除掉岳飞。完颜兀朮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至于说岳飞因为坚持“直捣黄龙府,迎接二圣回朝”引起赵构记恨,赵构怕二圣哪怕一圣回朝都会夺回他的皇位才杀了岳飞,由于与史实相悖,而被否定。

但南宋初年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抗金四名将,其他三将都是被解职,只有武功盖世、忠孝双全堪称楷模的岳飞被杀,以至于让后世猜测不已。

有史料说,虽然岳飞并没有要搞政变,虽然岳飞给张宪的所谓书信连秦桧都只能说“莫须有”,虽然杀岳飞是自毁长城,但赵构毕竟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皇位。他要的不是一个百战百胜岳飞;更不是一个百战百胜但和多数战将同心同德的岳飞;更不是一个百战百胜并得到无数百姓拥戴的岳飞。赵构要的,只是一条会打仗,能打胜仗的忠犬而已。归根到底,赵构害怕的是岳飞夺他的皇位。

历史记载可以佐证,岳飞在当时的南宋是非常符合人臣标准的。他对母亲极孝,对部队要求极严,对黎民百姓十分爱护。岳飞在为南宋朝廷剿灭地方反对势力中立下显赫战功。在南宋朝廷官方记载中,岳飞对金兵是战无不胜的,几乎没有败绩。

对于这样一个忠贞不贰的皇家一代楷模,赵构完全可以不杀。至少留下他也是同金朝讲和的筹码。岳飞被害,赵构当然是首谋,没有赵构的首肯或暗示,秦桧不可能轻易易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将岳飞下狱并杀害。岳飞死前两个月,还官赋闲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岳飞就有危险。情况在金兀术下了关于讲和可以但必须除掉岳飞的文书后才急转直下。

绍兴和议之后,秦桧唆使其同党万俟卨向宋高宗呈上一道捏造岳飞抗金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的奏折。此后秦桧再收买张俊、王贵、王俊去诬告岳飞儿子岳云曾写信给张宪,欲与之共同发动兵变。这才让赵构“名正言顺”的找到了杀害岳飞的理由。

  岳飞的气节、品德是很令人钦佩的,他也确实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但是要把岳飞说成完美无缺,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客观分析岳飞的过失,不仅不会降低他的影响,反而会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更贴近历史的真相。

  本文从网络历史词条中找到几条记载,从中亦可看出赵构与岳飞君臣之间的矛盾或说是岳飞在大事处理中能引起宋高宗不满的失误:

1137年(绍兴七年)二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其间曾与高宗作《良马对》,后又扈从高宗至建康。此时,岳飞的官职也升至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一天,高宗把岳飞召至“寝阁”,向他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隶属于岳飞。这是朝廷因刘光世在淮上之役希图换防避战,退军当涂几误大事,被剥夺兵柄后作出的措置。

岳飞见部队行将扩充,收复中原有望,心情异常激动,便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

高宗阅览岳飞奏疏后,亲赐御札以嘉奖,都督府也将刘光世军情况通报岳飞。拨刘光世所属兵马给岳飞,似乎成为定局。不意,这时张浚和秦桧从中梗阻,宋高宗听从张浚之议,置已决之“前议”于不顾,又下诏给岳飞说:“淮西合军,颇有曲折。”决定不将刘光世的兵马拨与岳飞了。 宋高宗反复无常,让岳飞胸中积忿。于是他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建康,擅自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制去了。

这其实是岳飞向皇帝撂挑子,表明自己不想再跟你干了。

据说宋高宗闻知岳飞辞职,即诏令鄂州军营将佐立刻敦请岳飞还军,又派张宗元到鄂州军中做宣抚判官。朝廷命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飞还军,李若虚劝了岳飞六天,岳飞才勉强答应受诏朝见,还军视事···。

赵构画像

绍兴七年九、十月间,岳飞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深表担忧。在入觐时,出于忠心竟然向高宗提议立其养子赵瑗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哪知但高宗对此提议不满,当场责备了岳飞。

这就是纷纷传扬的说岳飞上书请求立太子,犯了赵构的忌讳。因赵构在战乱中受惊吓患了阳痿,失去生殖能力,岳飞的提议等于揭了皇帝的短。

还有在1138年(绍兴八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

高宗为“屈己求和”,进一步重用秦桧,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高宗对此根本听不进去。可见,此时岳飞公开成了皇帝的反对派。

这年十二月底,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国特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1139年(绍兴九年)正月,南宋朝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岳飞接到赦书之后,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而且岳飞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

网络图片

直到高宗特下“温诏”,岳飞才不得已接受加封的官职。但其后岳飞又自请随宋使至西京洛阳谒扫先帝陵墓,以趁机窥探金国虚实,但未被允许。再后,飞又上二札子,要求解除自己的军职,字里行间对和议之事不无讽剌之意,高宗批示不允所请。

岳飞的正义与气节无可非议,而且可敬可佩,但赵构做如何感想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赵构为息兵求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岳飞从战场回京,众将苦苦劝他不要回去,他也明知凶多吉少,可执意不肯。这就纯属于是愚忠了。如果他不理会这十二道金牌之召,而是继续挥兵征战,那么南宋的历史就得改写了。

岳飞临死时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大概他至死也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