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游客爆满已经是很多名校的常态了。参观名校,几乎是当地游客的“必备功课”。

然而,近日有新闻报道,暑期排队等待进入清华北大校园的游客留下了大量的垃圾,严重影响两校的卫生环境和校容校貌。同时还出现了各类奇葩的蒙混入校方式:冒充大学生、伪造公章、钻进狭小的快递车厢里等。

有人说,来名校参观,多少是对高等教育抱有欣赏和向往的,真不该把基本的社会公德都丢了!

也有人说,这关乎人的基本素质,不管在哪儿,不文明的行为都该被谴责!

各位老师家长,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您觉得参观名校想让孩子学到什么呢

名校游览乱象引人关注

蒙混入校:搭货车、锯围栏、用假证等五花八门

进入暑期后,清华、北大等门口的人就没少过。无论是北大的东侧门,还是清华的西门,等待入校参观的人们几乎每天都能排起长长的队伍,最长时甚至可达上百米。炎炎烈日下,等候时间太长,一些游客试图“走捷径”。

有一家四口本想趁着暑假,带着两个儿子来清华逛一逛,谁知在清华西门排了一上午也没进去,又舍不得再让孩子们在烈日下排队,于是花重金藏身于一辆快递三轮车。不料被学校保安识破,将快递车截停。

高校游如此火,自然也给了黄牛党钻空子的机会。有记者在北大东门外就遇到了黄牛党的主动搭讪,称可以马上带游客入校,只需20元钱,“我们有学校的通行证,你坐在车内就行。”跟着男子走过去,发现是一辆运送绿化材料的小货车。没过5分钟,又有几个人上了这辆车,小货车直奔只供北大校内车辆出入的西南门而去。

黄牛带人入校的方式还有很多,清华大学保卫处的老师介绍,有冒充大学生带着游客入校并忽悠游客买书的;有伪造假证、伪造假公章和介绍信入校的;还有锯断校园围栏,带着游客钻进学校的。

奇葩讲解:清华说成只有理工科

漫步在燕园和清华园,景色确实美不胜收,但一些导游的讲解却让人大跌眼镜。

有些导游对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历史文化所知甚少,讲解起来信口开河,甚至全靠胡诌,比如将清华说成是一所没有文科功底的理工科大学等等。

在清华校内大礼堂附近,一名讲解的导游对游客说:“清华从建校以来就是一所顶尖的理工科大学,几乎没有文科,全力注重理科,所以造就了高水平。”而事实上,清华文科有深厚的底蕴,朱自清、陈寅恪、钱钟书等大师均曾在清华学习或任教。

师生无奈:正常校园生活确有影响

清华大学保卫处给出了一组数据:2015年暑期进清华参观人数达到42万人,日均超过11000人,高峰日达到17000余人,高峰日进出校门车辆近3万辆次。即使服务管理措施加强后,2016年暑期来校参观人数依然达到21万人

游客对苦等进校园有所不满,而高校师生却也对于正常校园生活受到的影响表示无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大教师说:“学习、科研的校园,怎么就成了旅游景点?有些游人乱涂乱画、高声喧哗,严重影响了师生正常校园生活。”

此外,高校门口还可以看到大批游客随手丢弃的食品包装袋、纸巾等废弃物,环卫工人说每天的垃圾能装满七八车。校园里游客随意攀爬、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亦有发生。

网友@天地之间说:乱丢垃圾看似小事,实则反映的是素质,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上不上名校,先把基本素质这堂课在家上好,这也是家风家教的体现。细节更能体现大问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为什么要带孩子参观名校?

小编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常常看到陪孩子游校园的家长,偶尔会听到“等你长大了就来这里读书”的殷切期许。也有很多家长带孩子逛名校,为了接受名校的熏陶,让孩子往这个方向努力。

上周六,小编也曾语音讨论“带孩子参观名校究竟想让孩子学习什么”。后台收到了无数留言,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参观名校为了学习什么?

@白说:参观名校,一是让孩子接受文化的熏陶,二是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三也可以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因此许多家长才会乐此不疲带孩子参观名校。

@飘雪:个人认为,参观名校主要是学习一下这些学校的校训,了解名校里的名人和他们的经历,学习他们的品质,从而鼓励自己。

@糯米糍粑:教育不仅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播,更重要的是道德行为的教育。去高校耳濡目染的不仅是学习风气,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感受一所学校文化才是根本。

@小太阳:参观名校,确实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但是真正的教育不是形式上、追风式的随大流。作为家长,不仅需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关注孩子身心发展,注重生活习惯和做人基本品德的养成及引导。

其实,暑假有很多学生因为科研、实习等任务在身,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游客过于“放飞自我”的行为,确实也给师生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家长想带孩子感受名校文化气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除了“参观名校”,还有一些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教育也不容忽视。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哪些教育?

@二妹纸:素质和良好的习惯,才是对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He:我认为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是性格的天然工厂,如果希望我们的孩子优秀,那么应该从家长的一言一行上做起,还有就是要陪伴孩子放下您的手机。

@悟道:应该从小让学生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则与纪律不可同日而语。规则是内化到骨子里的一种品质,纪律是没有了强制性的约束很快就被丢掉的一种“习惯”。

@心雨:让孩子参观高等学府,还不如脚踏实地的让孩子学会怎么做人,尤其学做一个有教养、有素质的人,学会去尊重别人的辛勤劳动。比起渊博的知识,这些好的行为习惯才使孩子受益终生!

学习名校的正确打开方式?

名校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几个小时的游览或者是几张游客照而已。高校的深厚底蕴和文化氛围,也绝不仅是景点和草木所能替代的。

各位家长们,你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热衷于带孩子逛校园,究竟想让孩子看什么、学什么?名校除了独特的风景,还有哪些更值得看?

对价值观和品格的坚守

北京大学林建华校长在2017年毕业典礼的致辞中说,一个人,品格是最宝贵的财富;一所大学,精神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都感恩这个时代,一定要无愧于未来。

林建华校长给予学生最后的叮咛,是对价值观和品格的坚守。

“价值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却随时随地在影响我们的行为。特别是当你要做出重要抉择的时候,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就会被唤起。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人们的行为和抉择,了解他的价值观。”

“我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北大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坚守价值判断,守住底线

希望大家能够风轻云淡地面对成功与失败,温和平静地面对误解与质疑,忍耐克制地面对不公甚至挑衅。”

所以,要让孩子感受名校的气质,不妨先从身正令行开始吧!林校长的话,别忘了讲给孩子们听~

做一名有思想的行者

同是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的致辞,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嘱托是让学生们做一名有思想的行者。

“思想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是你们的人生目标,但这个目标不可能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完成。思想的形成需要丰富的阅历,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思想。”

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校的研读间总是座无虚席,为什么一本好书在图书馆永远供不应求。

要诚信守法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2017届本科、硕士生毕业典礼上致辞,南开标准的底线,就是诚信守法。“当下社会上失信情形不少,我们南开切不可随波逐流,害人误己。”

龚克说,南开标准的高线,是“世界一流”。南开自筹办建校起,就立志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决不瞠乎欧美开流之大后,而必与之并驾齐驱。”他认为,一流大学的要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是毕业生要有一流的作为。

一流未必一定轰轰烈烈,但是一定要扎扎实实。不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你们都要脚踏实地的做出一流的工作,才不愧是合格的南开人。”龚克说。

塑造强健的体魄和人格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清华大学“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真正做到却并不简单,要想塑造强健的体魄和人格,体育锻炼必不可少!

关于清华的体育传统,有一个新鲜说法:一天用八个小时学习,不如用七个小时学习,一个小时锻炼。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虽短,却意义深长。

清华建校不久,就开始要求每日午后的“强制锻炼”。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到下午四点半,学校的大喇叭就准点开始放锻炼音乐,老师会去宿舍和教室督促学生走向户外。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不少老教授回到学校,都感谢当年清华的体育传统给了他们健康的好身体。

看了这些,家长朋友们别忘了让孩子劳逸结合哦,科学的身心管理比单纯的时长积累重要得多。

要坚持自己的目标

刻苦与坚持,是大家给名校学生贴的标签,但却是极为正确的标签。学生们眼中的“大神”,一定是更肯下苦工的普通人,来看看清华几位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都说了些什么吧:

@杭婧:三篇一作论文影响因子累计破百

信奉“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的杭婧,几乎永远都泡在实验室,以打鸡血”般的状态读文献、做实验;她曾经连续工作42个小时以完成论文的攻坚校对,结束之后回去睡了10个小时,接着又回了实验室。

@曹玮:国家奖学金三连冠

曹玮在一项课题的最后一步遭遇了瓶颈,反复尝试半年,却怎么做都做不出来。“有很长时间,每天晚上我认真地考虑过退学的问题,我想回家陪我爷爷一起种地,也能逍遥自在养家糊口;或者我明天就跟老师摊牌,说我认为这个东西没有前途,我再也不想做了,再也不想无意义的尝试了。但是每天早上醒来,总是觉得谈放弃时日尚早,应该再去拼一拼,试一试。”

要多读书

早前,南开大学图书馆对全校学生一年的借书量进行统计。位列“读书达人”榜单前三甲的同学在2016年分别借阅图书274册、255册、244册。

在名校学习的人,普遍都很自律,他们爱读书,而书籍可以开阔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有了大格局,人生才能豁然开朗。

各位家长,您的孩子有多久没读书了呢?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所以一定要督促孩子多读书,多激励孩子向名校学子看齐。

勤奋、坚持和投入并非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的一环。这些,都是隐藏在名校光环背后的故事,请讲给你的孩子听。

“高校游”的愈发火热,其实也是家长对教育愈发重视的体现。父母想让孩子提前感受优秀大学的氛围,激励孩子努力学习,这样的出发点当然很好,但也需要时机和方法。如果我们只是进入了校园,带着孩子走马观花式地游历,又怎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呢?

一所名校的精神和魅力远远比校园里的风景更“美好”。各位家长,了解一所名校的方式有很多,除了逛校园,也不妨用一些其他的方式,让你的孩子全方位体会名校魅力,学习名校精神。


择学堂微信平台(zexuetang_com),一个严肃的教育平台。共享最前沿的教育资讯,最实用的学习方法,最走心的童书产品,最优质的学习课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