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高校暑假开放41间共享宿舍,住18天仅花费425元(资料图)

作者:朱永华

西南民大拿出41间闲置宿舍,在暑期对外开放为“共享宿舍”。不仅如此,学校还开放了文史馆、食堂和体育场馆,为了加强管理,学校加派了人手,确保学生们的安全。(8月14日《华西都市报》)

严格意义上说,如今风靡时下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等所谓的“共享”,只是依托互联网+而应运而生的“分时租赁”,并不属于“共享经济”,真正意义的“共享经济”实质上是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或享受服务。而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都双流启动的这项“空港旅游共享之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

其实,无论高校还是企事业单位甚至是个人家庭,都存在不少“闲置物品”,不仅长期占据空间、地点和维护等资源,有些物品往往还是“留置无用弃之可惜”,将这些闲置资源整合利用起来,为社会某些需要的群体提供使用和服务,不但是资源的最集约利用,使其发挥出最大价值,还能为产权拥有者带来相应的收益,通过让闲置物品“闲而不闲”为社会大众“共享”,即可以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促进经济更健康发展,更可以通过共享来增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尽管包括时下共享单车在内的新型行业,名曰“共享”,也为社会大众带来了良好的消费体验,但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向社会大量投放的“共享单车”,非但不是“闲置物品”,反而是比普通家用自行车造价更高的新型单车,大量的共享单车和其他共享产品与服务,用烧钱方式占领市场,不仅没有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反而因为使用者素质的参差不齐,造成的大量的损坏丢失,进而导致更多资源的浪费。尽管这种“名不副实”的共享经济,确实为城市市民提供了便利,但总体说来,其只能算是互联网+的分时租赁产品,由此对公众产生的误导,也更需要适时纠正。

很显然,成都双流启动的这项“空港旅游共享之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高校将暑期41间闲置宿舍,通过加强管理对社会提供住宿服务,沿用现代分时租赁的方式,向住客收取廉价费用,更将暑期高校内部分使用量不足的文史馆、食堂和体育设施等与闲置宿舍“打包”为住宿人员提供“增值”服务,既盘活了高校优势资源,满足了人们对高校文化的渴求,更推动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和创新创业发展的升级。这才是多赢的“共享经济”新模式。

总之,让资源“闲而不闲”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成都双流的做法既是一项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给时下发展真正意义的共享经济,一方面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又拓展了思维。政府和企业都不要再以“共享”之名,局限于“恢复”传统产品使用上搞分时租赁,而应注重盘活闲置物品、设施、场所和服务等资源,让其通过社会“共享”来发挥最大价值,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最充分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如此“多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共享经济”。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