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父母,最重要的标志是接纳、允许自己有情绪,继而也接纳、允许孩子有情绪。懂得“同理”自己,才会“同理”孩子,情绪来源才是父母疗愈孩子情绪的最好“抓手”。

排斥担心,所以不允许

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应该想办法哄住孩子,不应该任由孩子哭下去。而心理学的专家却说,孩子哭如果让父母心里难受、烦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结果。

 四岁多的男孩因为妈妈离开而大哭大闹不止。老师搂着男孩让他趴在自己的怀里哭,边拍着他后背边说:“我知道跟妈妈说再见是很难过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难过的事,不过你要知道妈妈下午肯定会回来接你的。我们来做点什么帮你感觉好一点好不好?”一边说着,老师一边慢慢领着男孩往屋里走,孩子这时已经由大声嚎哭变成了小声地抽泣,进屋之后,老师拿给他一张纸和各色蜡笔,和他一起坐下来写信,这时候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写写画画起来。

 孩子情绪不好时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骤:

一、认可孩子的感觉和情绪;

二、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

三、帮助孩子心情好起来;

四、启发孩子解决问题。

 情绪无好坏,它是正常的情感反应

关于孩子的情绪,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害怕,因为他们认为害怕是不勇敢的人的特例,但是害怕真的跟性格上的勇敢关系不大。情绪也没有好坏之分,怕、恐惧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应,孩子既然有了这样的感受,父母应该首先表达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导他去面对,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拒绝和否定孩子的情绪。

 情绪被压抑孩子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暗示是:妈妈不喜欢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应该害怕,否则妈妈就不爱我了。

 为了取悦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时和害怕时就会压抑自己,犯了错会撒谎。在父母面前都会戴上假面具,孩子在哪里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呢?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会逐渐扭曲。

 

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成长的机会

 儿童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他成长的机会。孩子的情绪属于他自己的管理范畴,大人不应该为此负责。我们能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并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会说话了之后,大人在接纳他情绪的前提下,教他正确地沟通,学着用语言把情绪表达出来,逐渐就会做到遇到事情不惊慌失措,不发脾气,会尝试讲道理并寻求帮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拥有强大的内在,变得通情达理,从容不迫。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会有情绪,快乐、悲伤、孤独或兴奋,孩子也需要感受这些情绪。因此,父母要学会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父母成长才能更好的支持到孩子的成长

 

在传统思想中,往往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却发现小孩其实有着很多不为大人所知的烦恼,也曾经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许我们在无助中度过了很多岁月,但我们的孩子不应该如此。

也许我们是稀里糊涂地长大的,也还长得不错,但我们的孩子应该更加享受成长的过程。我们的父母在他们所知所能的范围内已经尽了他们的努力,今天,曾经的小孩成为了父母,轮到我们的时候,更应该让自己的下一代免受误解,给予支持和关爱。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