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些让人心冷的事实:1、现代韩国历史学者普遍认为,是李舜臣和义兵打赢了这场战争。就算没有明朝的出兵援助,日军一样迟早会被赶走;2、韩国历史学者认定的壬辰卫国战争三大捷是:幸州大捷(主将权栗)、晋州大捷(主将金时敏)、闲山岛大捷(主将李舜臣)。是的,没有李如松的平壤大捷。

丰臣秀吉率领大军进犯朝鲜时,朝鲜国王一日一书不说,派使者上我大明皇宫里哭去了,如果大明天子不出兵,朝鲜可就亡国了,朝鲜一完,倭寇下一步就是进犯大明了。于是万历皇帝决定出征朝鲜,打了7年,在打败日军后,李氏朝鲜举国上下对明军感恩戴德,可是到了今天,韩国国内出现了奇怪地论调,其中一个是明军妨碍了朝鲜和日本作战,因为10万明军驻扎朝鲜,都由朝鲜出钱来养,拖累了朝鲜。

那么,当代韩国人为什么要刻意贬低大明举倾国之力援朝的“再造”之恩呢?因为,他们对明军有两大不满。第一,他们认为,明朝援军有保存实力、畏敌、纵敌的嫌疑。比如壬辰倭乱中,朝鲜人认为李如松在碧蹄馆战败后,开始畏敌,不愿进兵收复王京(汉城)。再比如,丁酉再乱中,朝鲜人认为明将不肯救援晋州,致使晋州沦陷遭到屠城,到了战争末期明将不愿追击撤退的日军。

李如松

第二,他们对“天将”的“跋扈”和军纪不满。比如李如松对待朝鲜将领和大臣的轻视,比如陈璘对朝鲜将领“暴猛”的性格让朝鲜人很畏惧。朝鲜人还记载了很多明军的军纪问题。比如平壤之战中,北兵有冒功之事,再比如明方将领如刘綎,常有向朝方索要日军首级报功之事。

平壤战役里,正是朝鲜将领李镒、李时彦、金敬老等的怯敌,才使得小西行长的败军顺利逃脱。当时朝方柳成龙要杀他们,还是被李如松劝止的。因为看不起朝鲜人,明朝统帅对朝鲜将领颐指气使,当时的明军大营里,经常会有朝鲜将领因作战不力,被铁链锁着游营的情景。要别人看得起你,你要自己争气。同样是朝鲜将领,李舜臣凭借自己的能力,就赢得了明军统帅陈璘的好感,说到底,明军不计生死救朝鲜于水火之中,是大节大义所在。在四百多年前,士兵的纪律不可能像近代那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铁血之旅。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