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智慧

昨天我的文章再次引爆育儿圈:

3岁之前爸妈究竟陪着孩子做什么? 学会这些理念, 省了高端早教费

后面有一条留言引起我的思考:“那要看自己的时间值多少钱了……”。

作为职场人确实忙碌,时间就是金钱,但如果为了金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养,对于孩子而言未免太残酷,事实上现在确实有许多父母已经这样做,许多留守孩子在调查中反馈的一个信息:“我的父母早已经失去了,就是孤儿的感觉。”

而在城市中的孩子虽然父母在身边,但也由于“我的时间值钱”这样的理念,也照顾不到孩子。

接下来这个案例实际上蛮值得讲一讲,一个职场白领的非典型育儿经历。

黄女士曾在一家公司就职,工作业绩出色,颇受上司的赏识,但生了孩子以后,她的很多业务由别人承担了,这让她的自尊心很受打击,于是黄女士递交了辞职书,在家里做起了全职妈妈,还请了一个小保姆当助手。

虽然家里经济宽裕,丈夫也通情达理,黄女士却常常感到紧张、恐慌和焦虑,远离职场,又不能很好地进入育儿状态。这种情绪影响了她哺乳和养育时的行为状态。当儿子醒着的时候会心不在焉,她总觉得自己应该有新的目标并开始为之做准备;还有更多的时候,为了不打乱自己的睡眠、吃饭和休闲的习惯,她会把儿子交给保姆。每当黄女士从阳台上看到一位母亲怡然自得地推着儿童车在外散步时,一丝内疚就会掠过心头:做妈妈是幸福人生的一件大事,可是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呢?

儿子丁丁两岁多的时候,一天,黄女士的妹妹带着儿子来做客,一岁多的小外甥在新环境中兴奋地摸这玩那,而丁丁却躲在墙角里不停地抽泣,声音不大、畏畏缩缩。黄女士先是好言相劝,可丁丁还是缩在那里哭,黄女士忍不住大声呵斥了起来,结果,丁丁的情况变得更糟糕。儿子见到外人这么没出息,黄女士觉得很没面子,进而对自己做妈妈的能力怀疑起来,她更担心这样下去,儿子的发展会不会出现障碍。

黄女士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出现了母亲非真实性在场状况,其不良影响的结果是儿子出现了社会性退缩行为。

母亲非真实性在场指的是妈妈对哺乳期宝宝无意识的、心不在焉的态度,表现为一种隐隐约约、难以捉摸的气恼。这种态度在哺乳期妈妈身上的表现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事业和家庭双肩挑的知识女性中更为普遍。

母亲非真实性在场是形成儿童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母亲非真实性在场是哺乳期宝宝面临的最严重的困境,会使孩子每天都处于紧张的抗争状态,并必须为自己的每一次胜利付出代价。

当妈妈常常心思游离时,宝宝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察言辨色的能力,以侦察妈妈的冷漠,同时还要使尽浑身解数,来唤回妈妈的关注和爱护。于是,有的宝宝睡眠不好,夜里总是醒甚至吵闹;有的不能独处,总是粘着大人不放;有的出现攻击性行为,有的行为退缩胆怯这些情况一般家长会认为是孩子淘气、闹人或者任性;如果反映给老中医,他可能会说上火、内虚等因素导致,接着抓中药;然而在心理学家看来,这些都是婴儿过度紧张,长期处于警觉状态的结果,无须服药,只要父母尤其是母亲改变抚养态度和养育方式即可。

人生头三年的养育很重要,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一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的认同。但是如果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也就夸大其词了,人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矫正以后,孩子的情况也很快就雨过天晴。

我与黄女士多次交谈以后,她读懂了自己也读懂了孩子,开始了亡羊补牢未为晚的拯救工作。

黄女士一改往常深居简出的清高的生活习惯,主动与小区里其他年轻妈妈打交道,让儿子与同龄小伙伴一起摸爬滚打。到了双休日或节假日,她就主动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不在乎家里乱成一团糟,而让儿子疯个够。以前逢年过节,黄女士不爱走亲访友,现在为了儿子她改变了自己,带着他东家串西家游。经过一段时间的紧急补救,丁丁不怕与人打交道了,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后来再见到黄女士,她已在一家公司高薪就职。她很感慨自己跨过了一条心坎儿,当她抛却顾虑,全身心投入养育孩子以后,发现孩子进步了,自己也成熟了一大步,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干练、果敢了。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怀特说:没有什么工作比抚育出生头三年的婴儿更重要,更值钱。这一点值得所有年轻的爸妈铭记在心,你的时间再值钱,在这三年或者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一定要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尊重孩子,做理解孩子的人生导师,引领他走向开朗开阔的人生境界。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