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自留地

一位在苏州工作的老同学告诉我,去年,她去了十次拙政园。我知道她喜欢写写弄弄,以为她是去那里寻找灵感。但她却沮丧地回复我:她是带着老家的校友或老乡去的。辛苦自不必说,招待不周还会给人留下话柄。从她的语气里,我能读出她的苦不堪言。

我说,为何不拒绝呢?她说,别人路过苏州,给你打电话,总不能故意推脱吧。

我能理解那同学的心态,其实,很多人像她一样,也不去权衡对方情感的距离与自己到底有多远。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论,于是就拘泥于诸如此类的“网罗”里。碍于面子,不懂得如何拒绝,搞的自己的生活状态,如鱼羹在喉,始终象个被陪绑的犯人。

其实,在农村长大的人都知道,乡下有句俗语叫“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块肉”。

脸皮厚,实际上和“不要脸”异曲同工,事实上,这是一个常人很难企及的生活状态。有的人是不敢,有的人是做不到。在我生活的圈子里面,有无数个案例来印证——做人,如果要想活得更滋润一些,有时还真得需要些“不要脸”的精神。

姑息只能养奸,所以要当机立断,尤其是那些不值得你去花心思和精力去应付的人。

老公的堂姐做安利,一年后,她的女儿女婿也做安利,安利成了他们家的事业。

老公的堂姐,先前是个很腼腆很重感情的人,自从做了直销后,整个人都变了,她所有的话题,无一例外的都和自己所经营的产品相关。

她家住在小镇的最南头,离我家有一里多路。以前去赶集的时候,我常常顺路到她家去串串门。可自她做安利后,我就害怕见她。她到我家来过几次后,我家用的牙膏、肥皂、清洗剂、沐浴露等等生活用品便全换成了安利产品,但还远不止这些,在她巧舌如簧的说服下,我一时抹不开情面,又接而连三买了她的“雅姿”化妆品,纽崔莱保健品……

前几天,堂姐得知我从南京学习回来后,她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打来,说想死我了,问我这些天为什么还不去看她,我知道他的用意。我也学得狡猾了,便推说自己病了,回来后哪儿也没去。毕竟撒谎没经验,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没过几天,她又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我很不耐烦。

昨天,我终于招架不住,又不愿因这点事与她闹僵,便硬着头皮去了她家。如我所料,我又接受了她一次喋喋不休的洗脑。说实话,我害怕见她的原因,不仅仅是花钱买她的安利产品,而是她没完没了缺失了人情味的宣传和鼓噪,让我如坐针毡,如同受刑般痛苦……

从老公堂姐家逃回来,我有些沮丧,莫名其妙对老公发了一通火。老公不温不火的回了我一句:钱装在你自己的口袋里,别人又不能抢去,不愿意去就直接拒绝。现在你为这事自寻烦恼,还要搭上我,简直是岂有此理。

我思前想后,我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我无法学会拒绝。哎,幸亏老公的堂姐还没做保险,要不然,我可就更惨了。

在你生活的圈子里,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欲罢不能的烦心事呢?

我给予的评论是:活该!

先不说自己是否具备借款与人的能力,即便具备,如果自己的另一半不心甘情愿,也要果断拒绝,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家庭的宁静,是得不偿失的。

同事老冯为人八面玲珑,工作之余,常常和我一起谈论国事,由于彼此有很多的共性心里,所以彼此惺惺相惜。但对其家庭背景和人品,一概不知。

2009年春天,自主创业的他,向我提出借款六万元的要求,我内心虽然也有犹豫,但碍于情面,还是勉强答应了下来。

当我晚上告知妻时,她没有做声,临睡前,她才一再说借款之事让她心里很不平安,告诉我不要借钱给人了,但我却对她的建议置若罔闻,男子汉大丈夫,答应别人的事,哪能说改就改,最后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

结果老冯的公司因为资金链断接,导致破产,当然,可以想象,我的款项也随之石沉大海,付诸东流。

后来,多次打电话,对方都拒接听,再后来,老冯成了一去不复返的黄鹤,没了踪影。

如果当初脸皮厚点,委婉拒绝,也许,啥都不会发生,现在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吧。只是这个代价太沉重了!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本案例来自国馆)

出生在偏远的农村,上大学的时候才第一次走出大山,坐上火车。

大学毕业后近十年的时间,在各大城市之间奔波,交通工具也依然是火车。听惯了“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的吆喝之声。

终于有机会坐飞机。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假装老司机。值机、托运行李、过安检、登机……每一个环节,都认真观察别人怎么做。一定要确定自己完全掌握了每一个细节,才付诸行动。

一切很顺利,装逼很成功。直到空姐来提供饮料。不好意思说什么都不要,那显得很土。那要一杯咖啡吧,比矿泉水显得有档次。但是问题来了,这杯咖啡多少钱?

问吗?太丢人了。

机智如我,很潇洒地掏出了100元的大钞。

心中暗自得意:让空姐找零总可以吧。

空气凝固的一瞬间,最尴尬。

后来有一次请一个客户到一个很高端的西餐厅吃饭。西餐的菜名本来难懂,有些餐厅为了追求艺术,菜名就更是费解。客户点餐的时候,每一道她不理解而又感兴趣的菜,都详细而直接地想服务员咨询:这道菜是啥?怎么做的?什么口味……

服务员耐心解答,最终她也点到了自己喜爱的菜品。

我在一旁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坐飞机的经历。

挖空心思装逼,最后一秒破功,不仅脸面没有了,底子都掉了个干净。

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懂,会死吗?

不要脸一点,坦然面对自己的无知,就能轻轻松松做自己。

这时候不仅不会丢了脸面,反而会闪耀着自信的智慧光芒。

对久经职场的人来说,相信大家都会明白一个道理。薪酬是谈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本案例来自三茅网)

阿金在一家工厂做技术员,一转眼,便干了5年,月薪5000+奖金+全勤+补贴,每个月拿到手也有7000左右,经过了五年时间的沉淀,阿金现在已经是厂里的技术一把手,很多关于技术上的难题,其他技术员干不了的,都交给他来攻克。只要阿金一经手,什么难题,都全部迎刃而解,在领导看来,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实,阿金也知道,象他这样的水平,年薪大概在15万左右。也有关系好的同事告诉他,应该找老板谈谈,肯定会加薪。

而阿金认为,人心都是肉长的,老板看在眼里,最终也不会亏待自己。

可是呢,后来,厂里新找来了几个新人,领导让阿金带两个,阿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这两位新人也很跟阿金聊得来。

后来有一次周末的晚上, 这两位新人为了让师傅(阿金)平时多多照顾一下,便请阿金去喝酒,大家一边喝酒,一边撸串,自然话题也聊开了,谈到薪资的时候,两位新人问了阿金的收入,阿金没回作声,因为谈论工资,在职场中是禁忌。

阿金反过来问他们,哎,你们刚进来,老板给你们开了多少底薪呀?大家酒都喝的差不多了,其中一个新人就豪爽地说:6800,另一个新人一直给他眨眼,但是,显然说话的这个新人完全没看到,听到这个数字,阿金心里,明显地感觉到了不自在,底薪整整比自己多出了1800,这是为何?

阿金回去后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次日一大早上班,实在气不过的阿金就去找老板谈涨薪的事儿,可是呢,老板先跟阿金描绘了一大堆前景、未来、梦想,简而言之,要钱没有。

阿金再也听不下去了,直接问老板,这就是我基本工资比新人还要低的理由?而且大家的补贴和福利都是一样的,难道新人就应该拿的比我多?

老伴的回答让阿金泪奔:他们要求的高,公司又紧缺这样的人才,所以也只能这样了。

在职场,如果你确实有两把“刷子”,和老板谈判时,最好要学会“不要脸”,要知道,一时的不要脸,有可能让你少奋斗很多年。

………………………………

著名作家冯唐说,如果能做到三点,可以免于得癌症: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这并不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他的话,一语中的。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