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诗021期

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诗可以摇滚:余光中《赠斯义桂》

江弱水

今年是七七抗战八十周年,这场战争将是中华民族长远的记忆。下面我们来读一首余光中有关抗战的诗,题为《赠斯义桂》:

第一次骤听你咏叹的低音

鼓荡而深沉,在淡水河畔

将我的乡情摇撼又摇撼

似水的琴音里,你磁性的歌吟

摇船一样摇我向对岸

摇篮一样地摇我,摇我回四川

摇回那沃美的盆地啊摇篮

摇回抗战的年代啊抗战

摇醒热血澎湃的从前

二十年后又见你在台上

依然低昂,依然颤动着歌嗓

琴音似水,依旧是红彩妹妹

依旧是红豆词,满江红,嘉陵江上

掌声如潮退了又再涨

唱不尽的老歌,永远年轻

只白了少年头老了歌者

偏是落花的季节又逢君

海景纵好非江南的风景

(1979年11月15日)

斯义桂(1915-1994.5.11),生于上海。曾与林语堂、张大千并誉为中国海外华人世界文化三巨星,是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伊斯特曼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终身教授,世界十大歌唱家之一。

余光中的诗风所赖以形成的两大特技,句法上对自然语言强有力的变形,音韵上繁复的埋伏、穿插、接应,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淡水河畔”,我“第一次骤听你”“鼓荡而深沉”的“咏叹的低音”,它“将我的乡情摇撼又摇撼”……散文化的这种正常、流利、“文从字顺各司职”的构造在诗中解体了,一脉绵延的青山化成了几个突出的山峰:“第一次”、“淡水河畔”、“鼓荡而深沉”;每一处的效果由于位置的变换而得到强调。而且,“音”“沉”“畔”“情”“撼”,声音的逐渐提高也助成了情绪的加强。

余光中的句法伸缩自如,变化多端。这种句法在他乃是一种适当的手段,以便在许多情况下赋予他的语言以弹性、韧性、灵活性,使他的诗句成为一种轻松奇妙的组合。大多数场合通过位置的变换,加强一些词的声音和地位。而这一切,就是使它们进入节奏紧张的中心。

摇摇摇,摇船摇篮摇撼,摇向对岸又摇回从前……诗人的节奏确实是一片热情的交响。因句生句,因韵生韵,同而复异,异而复同:似水的琴音,琴音似水,依然依旧,红彩妹妹,红豆词,满江红,嘉陵江上……字与字的过渡,词与词的配合呼应,天巧人工,再也分不清是摇滚乐,还是现代诗。

余光中先生字迹

这首诗的另一特色,便是结尾的用典。安史乱后,杜甫流落江南,遇见音乐家李龟年,回想当年在长安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相见的岁月,恍如一梦,于是以诗相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现在,由于两岸暌违,诗人连江南的风景也不可得见,不禁感慨万千。“偏是落花的季节又逢君 / 海景纵好非江南的风景”,其所寓家国之感、身世之慨,沉哀巨痛,非笔墨所能形容。古今相比,竟说不上谁个更可悲:千年前,一个诗人,一个歌人,正是江南,不见长安;千年后,又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歌人,偏在海外,莫道江南。这使整首诗的主题一下升到惊人的高度,犹如一道巨光照亮舞台,却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两代人:亿万在大陆,千万在台湾,一场历史的悲剧正在上演。绝妙的古今对照,使诗的内在结构一下子推衍到广阔的历史时空。整首诗于是有了四个时间层次:二十年前,二十年后,是实;三十四十年代,一千二百年前,是虚。虚虚实实,前前后后,形成一种圆融浑成的“立体交叉”。

余光中曾经说过,一首好诗,最好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交错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交汇而成。这首短短的《赠斯义桂》,是一个具体而微的证明。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