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记者 俞燕/文 袁满/编辑

作为战略转型关键之年的2017年业已过半,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银行”,000001. SZ)8月10日晚交出的中报业绩单显示,截至上半年,其净利润增幅从去年底的3字头进一步降至2字头,营业收入、年化净利差和年化净息差等指标则同比略降,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仍有微增。

与这些业务指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的表现,其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和在总利润中的占比分别达40%和64%,与去年同期的占比情况恰形成反转。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8月11日举行的中报业绩发布会上对此表示,该行在零售业务上的诸指标已超出管理层的预期,“令人满意”。

平安银行中报显示,截至上半年,资产总额30921.42亿元,较去年底增长4.70%。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15942.81亿元,较上年底增长8.03%。吸收存款余额19123.33亿元,较去年底下降0.49%。其中,企业存款较去年底下降3.18% ,个人存款较去年底增加1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2.56% ,下降1.69 个百分点。

在利润指标方面,截至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40.73亿元,同比降幅1.27%(还原营改增前的营业收入为同比增长3.78%),其中,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57.48亿元,同比增长4.64%。准备前营业利润401.84亿元,同比增长11.14%。净利润125.54亿元,同比增长2.1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2.1%。年化净利差和年化净息差分别同比下降0.37 个和0.38 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为24.76%,同比优化4.04个百分点。

从资本充足率上来看,上半年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23%、9.05%和8.13% ,比去年底和上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去年是平安银行多事之秋,经历了一轮人事地震,直至今年1月,随着副行长赵继臣请辞,平安银行的“民生系”时代划上最终的句号。谢永林去年四季度执掌平安银行后,确立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转型战略方针,平安银行由引进入战略转型期,而今年则被视为转型关键年。

谢永林在中报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平安银行的对公战略和具体策略开始陆续落地,零售业务的“一二三四”策略也得到了有效的执行。“今年上半年不光数字的背后我们是满意的,这些战略和策略的落地更是不容易的,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讲(对此)更加满意。”

谢永林还建议,解读平安银行的报表,要用不同的视角,即将其纳入平安集团作为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框架和战略之下。与在2016年年报发布会上大谈“全行卖保险”不同,谢永林在今年中报发布会上谈论最多的是战略转型和金融科技。

对公“双轻”战略落地,力推“真投行”模式

平安银行中报显示,截至上半年,公司贷款(含贴现)余额9372.46亿元,较去年底增长0.26%,占全行比例为59%,较去年底下降4个百分点。新发放对公贷款2679亿元,占全行新发放比重47%,较去年全年减少8个百分点。传统表外贷款压缩了1507亿元。

去年四季度,谢永林接任平安银行董事长后,着手调整业务条线和部门设置。在对公业务领域,整合了公司、投行与资金同业业务,重构“大对公”板块,形成“1234 落地战略”。

据了解,随后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管理条线全部上收分行,对公条线的部分人员被分流到零售条线,支行网点转型为以零售为主。

谢永林介绍,“1234 落地战略”指一条生命线(资产质量)、两大发展理念(行业化、双轻)、三大保障基石(系统、考核、队伍)、 四大实施路径(纯存款、真投行、主办行、KYB),以此实现大对公一体化变革.

今年上半年,在“行业化和双轻(轻资产、轻资本)”转型中,谢永林表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重点支持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和电子信息等弱周期或成长性较好的行业,利用“双轻(轻资产、轻资本)”的模式,以“商行+投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不再沿袭以往“以贷揽存”的思路。换言之,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将由利差经营转向“双轻”盈利模式。

所谓“双轻”,是指发展低风险权重、低资本或零资本占用的业务,比如标准化债券、撮合及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以及资产托管业务, 充分利用集团综合金融资源与平台,实现资金与资产高效流转与撮合。

对于不同的客户,平安银行实行分层策略,大中型客户是以名单制方式,对其采取“融资+融智、引资+引流、主办行”的策略,成为客户的“商行+投行”双主办行。平安银行的中报显示,上半年新增行业主流客户705户。

谢永林介绍,今年平安集团推出了一个新模式KYB(数据化、标准化小企业服务)。具体到平安银行,则是用互联网平台模式对接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支付结算资金,借助平安在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对小企业实行全线上化、自动化审批和贷后自动预警。该模式被其视为对公业务未来的盈利增长点。

“双轻”战略的一个实施路径是真投行,按照谢永林的释义就是“帮助企业直接融资”。据透露, 6月5日,平安银行正式确定了该模式,并在7月的井冈山会议上对该行中高级管理干部进行了宣导。“最近两个月我们有很多投行式的方式做对公业务的案例出来。”

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表示,以前银行更多地强调贷款,现在客户的需求不仅仅是贷款。在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的供给方创新改革方面,银行应该有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而通过真投行产品和品类切入客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为其提供关键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从而可以形成银行“大包围”。

平安银行副行长何之江进一步解释,以前的投行模式基本上是拉来项目后通过结构化改造变成非标资产入表,真投行则是沟通和撮合社会融资和社会投资的两端需求,开展承揽、承做和承销业务。

谢永林表示,虽然目前平安银行整体的对公存款下降,但发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优势,联动证券、信托、资管等兄弟公司,运用技术手段吸收的对公存款却呈显著成长,而这部分存款不占用资本,“说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零售转型显现成效

平安银行中报称,上半年零售转型成效开始逐步显现,上升势头迅猛。

截至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客户资产(AUM)余额9509.70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9.23%。零售贷款(含信用卡)余额6570.35亿元,较去年底增长21.46%,增量占比达98%。个人存款较年初增长16%。零售客户数(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达5843.11万户,同口径较去年底增长11.53%。

在各指标中,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和利润总额占比的提升,颇为平安银行管理层感到满意。这两个指标分别为40%和64%,而在去年同期,来自零售金融业务的利润占比仅为29%。

去年中报时,平安银行推出零售战略2.0版本。为推动零售的转型,平安银行确定了“SAT(社交+移动应用+远程服务)+智能”主账户,把社交网络、移动互联技术和平安综合金融优势结合起来做零售。所谓SAT,S指社交元素S,A指客户的APP,T指平安内部的百万大军。

在平安银行制定的“1-2-3-4”零售业务目标,信用卡业务作为零售银行尖兵。截至今年上半年,信用卡流通卡量达2963.15万张,较去年底增长15.72%。信用卡总交易金额6357.99亿元,同比增长20.18%。

据了解,从上半年开始,平安银行把网点定位为线上化的“前哨”,通过行员APP、FACE BANK)等智能工具与设备,将线下网点和线上渠道全面打通。平安银行称,未来要成为智能化的“不排队网点”。

在线上渠道方面,上半年平安银行启动了“凤凰计划”,对口袋银行、信用卡和平安橙子的三大APP进行整合,整合后的口袋银行4.0承载了其零售业务的全产品及服务。平安银行中报称,未来还将上线资讯、直播和智能投顾等功能。

截至上半年,平安银行的口袋银行客户数为3164万人,同口径较去年底增长 50.09%。

除了通过产品、服务和客户推荐客户的形式进行集团个人客户的迁徙转化,平安银行表示,还要专门打造 B2B2C 模式,把银行的账户能力通过插件、接口等技术手段,与集团的平安好医生等线上平台的场景、流量相结合,形成互补。

谢永林表示,从去年到今年,平安银行的很多成本降幅很大,但在科技上的投入却同比增长20%,上半年平安银行在科技上投入了12亿元,其中拨款3700万元建设了大数据平台,用于收集用户的交易行为和浏览行为数据,以形成单个客户的360度视图。

谢永林介绍,不到6个月,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线迅速增加了互联网技术运营资产,IT团队已多达1800人。“现在平安银行技术条线招聘的人在过去几个月超过了以前投入的总技术人力,A类干部里新引进的技术A类干部人数经也超过了过去同类总数。”

科技的投入亦带来效率的提升。谢永林举例说,以往一年发100万张信用卡,需要征信审批人力300人,现在一年发1000万张信用卡,但征信审批人力不变,“这说明基于大数据的征信模型的生成越来越成熟,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上,我们尝到了甜头。”

除了对公业务,在零售业务领域,平安银行亦倚重于平安集团的优势。中报显示,截至上半年,平安银行的综拓渠道迁徙客户新增239万元,其中财富及以上客户(私财客户)新增 2.2万户,客户资产余额新增 499.7亿元,渠道占比分别为 22.9%、30.3%和 30.3%。综拓渠道“新一贷”发放138 亿元,渠道占比 28.4%。信用卡通过交叉销售渠道获客在新增发卡量中占比约 36.5%,零售全渠道代销集 团保险累计实现非利息净收入9.7亿元,同比增幅 70%。

清收新生意经

对于银行来说,不可忽视的重要考核指标是资产质量。谢永林坦言,目前平安银行还一个包袱就是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已成为该行的第一要务和生命线。

平安银行中报显示,截至上半年,不良贷款率为1.76%,较去年底增加0.02个百分点,含贴现的不良贷款率则为2.09%,其中个人贷款(含信用卡) 不良率为1.28%。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商业、制造业,占其总额的56%。

截至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逾期90天以内贷款余额 239.22亿元,较去年底增长28.81%。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432.09亿元,较去年底增加 6.59%。政府融资平台(含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和仍按平台管理贷款)贷款余额 455.66亿元,较去年底增加53.74亿元,增长13.37%,在各项贷款余额的占比为 2.86%,较去年底增加0.14个百分点。

与对公业务的不良率相比,在零售条线的不良率表现更好。上半年个人贷款(含信用卡)不良率较去年底下降 0.24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率1.20%,较去年底下降0.23个百分点。零售条线的不良率下降带动信用成本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1.36%,6月单月新增的不良比例为近三年来最优。

中报显示,截至上半年,平安银行平安银行行长助理郭世邦坦言,上半年的不良率比年初增加,对于平安银行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压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资产质量仍面临一定的压力,这是整个行业的形势。

郭世邦表示,未来平安银行将继续加大拨备计提的力度,积极化解存量的业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争取拨备。

中报显示,上半年该行核销处置了不良贷款188.90亿元,同比增幅73.18%。

计提贷款减值损失228.56亿元、同比增长15.94%。贷款减值准备余额452.29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3.27%。拨贷比2.84%,较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61.32%,较上年末增加5.95个百分点。

对于不良贷款的清收,郭世邦表示,平安银行主动加大了对问题贷款的诉讼率,同时加大核销力度。

谢永林表示,平安银行目前每两周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召集分管副行长和所有经营单位的一把手开会,实施“一行两制”。即一些资产质量严重的经营单位,全部由行长助理姚贵平所带领的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进行一体化管理,采取差异化考核机制,即不考核不良资产的规模,而考核不良资产的消化情况。处理这些问题资产,“要用新的制式化办法”,谢永林表示。

对于基层的客户经理,则实行“315” 计划。风险经理则有“七个督导到位计划”。郭世邦介绍,“315”是指提前3个月判断有没有还款能力、提前1个月落实还款资金、提前5天逐日跟踪资金到位情况。在督导计划中,重点是严格落实审批意见、贷款资金的用途以及贷后检查等。

具体到不良贷款项目,平安银行采用“一行一策、一户一策”, 严控新增业务质量,信贷资源和风险资产向风险可控的主办行和KYB 倾斜。存量资产则用特管模式加快资产清收。

去年底,平安银行成立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目前形成380多人的队伍,通过条线化管理模式,采取平台化、批量化、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创新清收方式。

在姚贵平看来,不良贷款不等于不良资产,一些贷款人只是因为暂时缺乏现金流而无法变现,从而形成不良贷款。据此,平安银行建立了45个平台,用以分析和跟踪不良贷款的人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而很快找到其资产。

姚贵平表示,对于特殊资产的策略是“三多三少”,即多做撮合、多做盘活和多利用平台,少做协议抵债、少做协议抵债返售和少做好坏搭配出售。在他看来,“这对于平安银行降低清收成本,提高清收效益起了很大作用”。

中报显示,截至上半年,平安银行收回不良资产总额44.01亿元、同比增长66.52%,其中信贷资产40.41亿元。收回的贷款本金中,已核销贷款17.68亿元,未核销不良贷款22.73亿元。在不良资产收回额中,90%为现金收回,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的这一比例则为93%。

据了解,除了清收措施,平安银行对于一些特殊资产采取撮合式债权转让,针对有价值、有核心竞争力的资产,在平安集团的内、外搭建交易平台促进撮合,借用咨询公司等渠道,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模型等系统匹配卖家和买家,将问题资产包装成优质资产进行全额收回。还将特殊资产由原来的线下拍卖转变为在市场上公开售卖,包括在淘宝上挂单。

姚贵平坦言,问题资产有其清收的艰巨性、劣根性和长期性,清收越到后面越难,下一步将面临很多难度和压力。

日前乐视被多家银行追债,其中平安银行亦在其中。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12月,平安银行离岸金融事业部为乐视体育香港公司提供了总额4亿美元的贷款。

对于乐视债权的回收情况,郭世邦在发布会上回应称,平安银行在内部进行了风险摸排,制定了完整的方案。目前乐视的整体授信回收正常,亦有较强的增信措施,乐视目前的相关事态正在不断变化发展,平安银行将进一步关注,后续情况将适时发布。

8月11日,沪指和深证成指双双走弱,金融股跌势明显,平安银行以10.02元报收,下跌5.65%。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