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44年时,明朝军队已经瓦解殆尽,守卫京城的净是老弱残兵,为了抵抗义军,崇祯甚至将自己手中的一群太监派去守城。历史也真是奇妙,最后和大明同生死的竟然是一群太监。崇祯煤山自缢后,北京城内还有数百太监在和农民军血战,直至战死。

老实讲,有不少太监投降农民军,其中有一位太监明明是忠臣,为人忠厚,却因为和东林党交好,被当时的文人污蔑成开城纵贼的叛徒,并有鼻子有眼地描绘他是如何叛变的,在哪一天开了哪座城门。这个人就是太监曹化淳。曹化淳在天启年间遭到魏忠贤的迫害,被发配到南京戴罪。

影视剧中的曹公公

崇祯即位后,曹化淳并没有对魏忠贤团伙打击报复,而是秉公执法,配合崇祯处理魏忠贤案子,受到崇祯重用。崇祯十一年,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因病乞准告假,向崇祯帝连上三疏。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还乡。,一住就是六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

这是基于野史的记述,可是信史料显示,甲申三月,曹化淳不在北京,其时已经乡居六载。甲申之后,启门之说,仍广为流传。曹化淳阅读南方传来的野史笔记时,见仍有“捏诬之语,”深恐“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遂于1662年去世前作《被诬遗嘱》及《感怀诗》四首,并抄录旧稿《记事俚言》和《剖陈疏稿》、《告归底册》,分发给诸子侄。《被诬遗嘱》及《感怀诗》,经曹氏后人传承抄录,至今仍保存完整。《遗嘱》较长且为文言,《感怀诗》情真意切,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如《忽覩南来野史记内有捏诬语感怀》诗:“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

曹化淳与东林交好且为人忠厚,并没有其他恶迹,竟然也遭到文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感受到了被他排斥的魏忠贤的无奈。

崇祯帝

作者:苏祥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