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仍旧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限购、摇号的行列,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众多区域的必要选择项。

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北京、上海等限牌城市的消费者而言,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牌照的限制,掐断了传统燃油车的购买路径;选择新能源汽车,却又因为认知不深,里程焦虑、安全问题、是不是真的节能……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很多时候,现实生活中的嘴上巨人夸夸其谈,无所不能。一旦让其展示真才实学,就显现出南郭先生的本份了。衡量一个人的能力,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衡量一个企业,亦如此。

当然,选择一个靠谱的新能源车企,无疑也是最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选择项的前提。目前在国内汽车行业,就“新能源汽车”这个关键词之下,有两个企业不得不提,那就是上汽和比亚迪。

前者是当下引领国内自主阵营发展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和布局也是无人能出其右。而后者自2003年打着新能源汽车的旗号出山,目前也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方向。接下来,我们就来把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企业做一个对比,看看谁更值得托付新能源汽车梦。

销量就是认可度

在大多数时候,商业世界的本质就是一种唯结果论:市场大潮退去,谁在裸泳是一种结果;消费者千挑万选,最终中意的是一种结果;梦想与现实的比较,现实才是最真切的结果。

因此,任何一个单体企业被置于市场的显微镜之下,缩小的只是主体范围,放大的却是深入腠理的细微分子。对于汽车企业而言,衡量发展好坏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销量。

今年1-7月份,上汽乘用车整体销量超过27万辆,同比增长84%。而反观比亚迪,今年同期销量为212031辆,同比下滑近20%。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7月份,上汽旗下主力车型荣威RX5“热”力全开,销量高达18131辆,环比上涨超17%。

而在7月份,比亚迪全系燃油车的整体销量仅为17129辆。也就是说,比亚迪宋、元、速锐、F3、G6、S7等全系燃油车的销量,尚且比不过上汽荣威RX5一款车的销量。

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近几年来比亚迪一直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其发展重心,燃油车的表现不佳似乎也说得通。对于比亚迪而言,这是一个天平的两端,按道理燃油车发展乏力,新能源汽车必须要有较好的表现才显得合情合理。

然而,来自终端的数据表明,即便是比亚迪在一向引以为豪的新能源市场,也是尽显颓势,市场表现不敌荣威等品牌。以新能源汽车重点示范和消费城市上海为例,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总上牌量为9850辆,其中荣威品牌车型延续去年热销态势,上牌量达到7176辆。简言之,上海每卖10辆新能源车,有7辆是荣威。

而今年1-7月,在插电混动细分市场,比亚迪旗下插电混动代表车型唐销量仅为8479辆,同比下降62%,近乎腰斩。相比之下,荣威eRX5表现稳步提升,累计销量达到10811辆。这“一进一退”之间,高下立判。

核心技术是保障

与近两年来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微增长态势不同,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基数不大,但近几年的增长势头明显。在一个持续向好的细分市场,上汽和比亚迪有如此迥然不同的销量表现,自然要从产品角度进行考量。

接下来,不妨从插电混动车型低电量情况油耗、纯电动车型电耗、安全性三个最能体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力的方面,做一个全面分析,探究其中的原因。基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技术特征,一般衡量这类新能源车型的核心技术高低,要看其在纯电续航里程之后的油耗表现,毕竟在纯电模式下大家的表现基本相同。

作为国内少有的自主掌握电池、电驱、电控“三电”核心技术的企业,上汽近年来一直深耕插电混动的核心技术。其推出的以EDU电驱变速箱为核心的插电混动核心技术,突破丰田等国际汽车巨头的专利壁垒,已申请超过百余项知识产权,包括两个美国PCT专利,并荣获2016年中国汽车工业科技一等奖,并成功应用在荣威e550、e950、eRX5、ei6等车型上。

而比亚迪的混动系统,本质就是在燃油车上加了电池和电动机,一味追求动力性的同时,却丢失了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的最本质的目的。

为了验证荣威和比亚迪插电技术的节油性能,权威汽车媒体之一汽车之家对荣威eRX5、唐和宋DM做了测试,测量三车在满油低电状况下的油耗。结果显示,唐在满油低电的状态下油耗为12.2L/100km,而此前比亚迪对外宣称的油耗是2L/100km。比亚迪宋DM车型,在满油低电状态下油耗为9.3L/100km。而荣威eRX5的油耗为6.8L/100km,比1.5T的燃油车还要省不少。

纯电驱动,考量的指标就是电。而在纯电驱动之后,则是混合动力车型“见真章”的时候了。得益于前述的技术积累,荣威eRX5可以通过EDU电驱变速箱和HCU智能混动管理系统,通过不同的工况、电量、油门需求等情况,综合智能选择最合适的混动模式。EDU电驱变速箱的传动效率能达到95%以上,且可以使发动机和电机实现真正的耦合、解耦和换挡。

而比亚迪的混动系统,前桥超过120kw的电机刚性连接在车轮上,无法脱开也无法换挡,在低电情况下成为整车驱动巨大的累赘,既拖累整车能耗,也影响车辆的动态响应,更无法换挡。另外,三款车各自车重相差很大,唐和宋DM因为电池的原因,比其燃油版车型要重上500kg左右,也比荣威eRX5重了将近半吨,过大的车重对油耗影响很大。

另外,在总续航里程差不多的情况下,荣威eRX5油箱最小,仅为37L,配合12kWh的电池,所产生的能耗也最小。反观比亚迪唐和宋DM,两款车的油箱容积、电池容量比荣威eRX5要大出不少,所产生的能耗也较高。

动力电池是关键

按照我们传统的认知,新能源汽车在整车制造上与传统燃油车并没有较大的区分,而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来自于电力驱动系统。而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配置之一的动力电池,则关乎着一款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安全性、车重、油耗等方方面面的表现。

而动力电池这个关键要素上,上汽和比亚迪两家也有着较多的区分。大家都知道,上汽此前已经与宁德时代合作成立动力电池公司。目前,荣威e950和ERX5等车型已经率先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当然,目前豪华品牌诸如宝马等品牌的新能源车,也使用的是相同的电池。还有一个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是,目前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在国内居第一位。

荣威所采用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严格按照UL2580安全标准研发,其电池系统都经过极端滥用试验,包括火烧、浸水、跌落、短路、针刺等,以及电池认证试验和安全评估,保证电池安全性。

一直以来,比亚迪一直采用的是自主生产制造的电池。此前,比亚迪也一直强调其电池经过多项指标验证,并在各种使用环境下进行了安全监测。但在秦的用户手册上,有这么一行字:行李箱内不可放置盛有大量液体的开口容器,避免液体倾洒进入动力电池包造成动力电池短路,引发危险。

而在遇水的安全性层面,在北京、上海车展上,上汽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其使用的电池浸泡在鱼缸中超过十天,既没有漏电也没有进水,还能正常使用,验证了其强大的安全性能。

据了解,荣威新能源车型包括电池、电机等在内的所有高压电器部件和连接件,均达到或超过了防尘防水民用最高级别IP67,可以在雨季露天充电、轻松通过积水路面,电池安全技术全球领先。

除此之外,电池衰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类问题已经在手机等日常使用较多的电子产品上得到了验证,也是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这个层面,目前荣威ERX5给出了“8年20万公里电池衰减不超过30%”的承诺,而同样属于纯电动SUV的宋EV300则完全没有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荣威旗下的所有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通过降低整车能耗水平,提升驱动效率、搭载高能量密度电池等方法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比如荣威ERX5搭载的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了130Wh/kg。正是因为这样,荣威ERX5不仅能享受到国家1.1倍新能源汽车补贴,更是仅以48kWh的电量实现了综合工况320km、匀速工况超过400km的续航里程。

在2017年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中,荣威ERX5一举拿下最佳续驶里程、最佳快充能力、最佳操控能力等10项最佳,成为纯电动SUV的全能冠军。反观比亚迪,以4月份上市的宋EV300为例,它仍然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相对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一致性差,特别是在低温情况下,电池衰减非常严重。

眼界决定发展高度

作为国内自主品牌阵营的两大代表车企,上汽和比亚迪都在不同场合强调要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各自企业的发展重心。

此前,上汽就已经承诺“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因此,其在节能环保方面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完善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具体而言,就是其此前公布的“蓝芯”和“绿芯”两大技术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汽不仅是国内唯一一家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技术路线上同步发展和积极布局的汽车企业,其还拥有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三电(电驱、电池、电控)技术”和整车集成能力。

这无疑是一种“技术立本”的发展思路,按照上汽的规划,其未来会将多年来积累的动力电池集成控制技术和在整车中的表现及需求输入到最初的电芯及模块的设计中,结合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的先进技术,将为消费者提供续航里程更长、充电更便捷、电池寿命更长、更具有国际水准的新能源车产品。

而比亚迪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就是打着新能源汽车的旗号出山。在更多的时候,比亚迪也一直在强调其“通过技术创新,构建零碳、零排放的生态环境系统”的梦想。而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中,就经历了“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云轨”的战略转换。

一直以来,比亚迪都不缺乏梦想,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任何一个车企而言,需要“做一行、精一行”,在一个领域做实了,才有足够的实力和精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的步子迈得的确有点快,但从某种程度上看,每个领域似乎都钻研不够深。

对于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而言,在汽车行业瞬息万变的当下,既需要着眼长远,又需要脚踏实地,方能有所成。单从新能源汽车战略的角度考虑,上汽似乎更为务实。当然,这也决定了其当下新能源车的热销局面,也更决定了其未来会走得更远。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