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李秋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

从事新生儿护理工作近30年,拥有非常丰富的新生儿护理经验。

当年小优还在医院实习的时候,经常可以在门诊遇到的场景就是一个妈妈抱着宝宝焦急地冲进诊室,跟医生说,“大夫,快来看看我孩子这是怎么了?肚脐上鼓了一个包,但是这个包又不是一直在,宝宝站着或者哭闹的时候有,躺下了就没有了,您说这是咋回事儿啊?”

其实,让这些宝妈焦虑万分的长在宝宝肚脐上的包叫脐疝,是一种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如果自己的宝宝得了脐疝,各位宝妈们不必过于紧张,大多数脐疝是会自愈的。今天,小优就来给大家讲讲脐疝那些事儿。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什么是脐疝?

脐疝又称脐凸,很多老人叫它“气肚脐”,表现为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脐部向外突出到皮下,是新生儿和婴幼儿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脐疝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5%-10%,最常见于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低于1500g的新生儿中,有75%会发生脐疝;同时,女宝宝的发病率是男宝宝的2-3倍。

脐疝的表现

宝宝如果发生了脐疝,一般会出现如下表现:

1、脐部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的突起,小的如樱桃大小,大的可像核桃且皮肤颜色正常;

2、在宝宝咳嗽、哭闹、排便等使腹压增大的情况下,突起变得明显,且腹压越大,突起也越大;

3、宝宝安静时,父母可用手轻轻将突起压回到肚子里,有时还会听到“咕噜”声,这是突起的肠道中的气体。

4、患有脐疝的宝宝一般没有痛苦的感觉,也很少发生胃肠道功能的紊乱。

发生脐疝的原因

造成宝宝脐疝的原因主要是脐环闭合不良及腹压增加。

胎宝宝在宝妈肚子里的时候是由脐带中的血管穿过脐环为其供应血液,宝宝出生后脐带脱落形成肚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脐环周围肌肉对其挤压力量不足出现闭合不良,就会使该部位成为腹部一个薄弱点,此时如果出现可使宝宝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过度啼哭、咳嗽、排便困难等,肠管就会从未闭合的脐环突出而形成脐疝。

脐疝的不良影响

大部分脐疝在2岁内都会自愈,且对宝宝健康没有什么影响,少数情况下会对宝宝产生危害:

1、若脐疝发生粘连可引起宝宝疼痛、腹胀、呕吐;

2、极罕见情况下,由于宝宝脐环过小,可能出现嵌顿或肠梗阻;

3、发生脐疝时,脐部凸出过高,宝宝的皮肤又十分娇嫩,如护理不当,衣物或其它物品易于摩擦损伤脐部,可导致严重感染或婴儿破伤风,甚至危及生命。

脐疝的预防措施

对于脐疝的预防主要需要做到防止腹压增高和对脐部进行良好护理两大方面。

防止腹压增高是预防脐疝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1、加强对宝宝的照料,减少宝宝的哭闹,在宝宝哭闹时尽量使其安静下来;

2、定时、定量供给饮水、果汁或菜汁,补充益生菌,促进排便通畅;

3、酌情加减衣被,防止呼吸道感染等造成宝宝咳嗽。

在对宝宝脐部进行护理时,宝妈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脐部干燥;

2、密切观察,谨防感染发生,如发现宝宝肚脐出现红肿、化脓或有大量液体渗出时,要及时就医;

3、每日清洁消毒,宝妈可用棉签蘸取75%酒精由内向外地对宝宝的脐窝和脐带根部进行清洁。

脐疝需要手术么?

绝大部分脐疝,随着宝宝腹直肌逐渐发达,在一年内疝环会逐渐缩小,自然闭合,因此不需手术治疗。只有出现以下情况时,医生可能会采取手术方式对脐疝进行修补:

1、长期保守治疗未见好转且伴有其他症状;

2、发生嵌顿或者有疝内容物坏死;

3、年龄大于2岁仍未痊愈;

4、疝环口直径大于2.5cm;

5、伴有局部腹壁肌肉发育不良。

脐疝治疗的误区

很多宝妈发现宝宝得了脐疝以后十分担心,在网上搜寻各种偏方、秘方,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用硬币直接压住凸出的脐部,通过施加压力改善脐疝。

小优摸着良心向大家保证,这样做不仅不会减轻脐疝,反而可能会让宝宝患上接触性皮肤炎甚至造成感染。

正如小优在文章开头所说,绝大部分情况下,随着宝宝腹部肌肉的发育,脐疝会在1岁之内自愈,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宝妈们完全可以放心,只要用心的照顾宝宝,避免其经常过度啼哭并注意多观察,不必采取其他任何措施,脐疝会自动消失。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