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祖清:访雲壑丰我襟怀方升造化

何祖清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山水画发展到至今。大师辈出,道法无边无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是历代山水画家们竭尽全力苦求一生的座右铭。清代画家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造化”的画家,他曾在跋中说“非遍游五岳,行万里路者不知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充分阐明了他“造化为师”的艺术创作理念。清代石涛也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言,近现代大师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都是“师造化”的探索者,践行者。倡导艺术家们要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坚定地走深入大自然写生之路。

然而,中国画的写生并非对景照搬,与西画写生以“模拟对象”为基本要求是不同的。潘天寿在写生中他十分强调“心源”的重要性,认为即使在写生和准备粉本阶段,画家也必须注入自己的思想,学养和感情。黄宾虹对写生的主张,“师造化”的含意比“写生”宽泛。黄宾虹有山水画“得之于壮游”之说,曰:“缣素临摹,有不敌舟车流览者矣”。“舟车流览”指游观,而游观未必都写生,古人说的“行万里路”强调对造化的“游”与“悟”往往比写生更具根本性。西画写生一定是对物描绘,中国画写生可以对景描绘也可以根据记忆描绘。

在实际写生过程中,往往被客观物象和周围复杂的环境所干扰,不知道怎样取舍。没有耐心,急于求成。对大自然没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没有激情和主观意识。记得,李铁生先生说过:他每次带学生写生前两周,就开始整理自己的心情,把心情调整到最佳状态。可见,写生不是很随便的,是非常严谨的事情,必须注入自己的思想,学养和感情,敏感与执著。要勤奋多思。李可染说:“万物静观皆自得”,过于心急是不行的。他强调:一个山水画家一定要看尽天下名迹,踏遍天下名山。对自然界的美是异常虚心的,像小学生一样,又好像从另一个星球来的,初次见到自然界,充满新鲜感。

中国画写生,首先要建立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技法,应用中国画的观察方法和理论体系。所以,写生中面对物象不仅要学会整体观察和筛选。综合问题的能力也要提高,在写生时,既要保持对象的一种情感与冲动,又要保持对笔墨驾驭的一种秩序和理性。要在写生中求创造,创造是人的主观意识,也是一种本能。一张好的写生作品是靠自然形象,笔墨形式,生命感情,精神境界等方面组成的。总之,写生非一日之功,他贯穿于中国画创作的全过程,也是从浅入深,从被动变主动,客观到主观艰难的认识过程。是长期坚持不懈,“笃实造化,寄情云壑”不断锤炼的结果。

何祖清

字青石,号师然堂主人。1963年生于甘肃兰州,祖籍榆中县,师从中央美院李铁生教授,问学于张義潜,杨国光,李小可先生,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铁生山水画研修班。现为清华美院李铁生山水画工作室画家,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天韵画院副院长、甘肃国画院理事。

【編 輯:柳紫胭 本文、圖與開平文化微信公眾平臺、“雲端外“微博同步】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