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现

隐藏自己

面试失败。虽然笔试遥遥领先,却与自己渴慕的岗位失之交臂。他说,面试时紧张,一开口就卡壳了,大脑一片空白。

我渗透着心理咨询的内容,给他做面试辅导。他听到题目后就急切作答,刚说了几句,就讲不下去了。那些内容多是空洞的套话。然后,他就很尴尬。

他的仓促作答和内容空洞,表现的是迫切地想要讨好评委的感觉。但显然,他抓不住实质和要害。

我问他,听到题目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和想法是什么?跟那些空洞的套话之间,有没有关联?

事实上,他在用那些空洞的套话,来回避内心真实的声音。他害怕讲出真实的自己。因为内心深处,他对自己感到自卑。

他痛苦地说,他发现自己一直在用虚假的自我来讨好别人。原因是,他对真实的自己感觉很不好。所以,隐藏真实的自己,用假面具来迎合别人,讨人欢心。这是自卑模式。显然,这样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让自己感到更多的羞耻和愤怒。

他说,这也是他的人际交往模式。

其逻辑表达就是:我不够好。我想要讨人欢心。我用虚假的面目迎合别人。我感到心虚。我表现得不好。我很懊丧。更加羞耻。

强烈企图心

越是自卑者,内在的企图心就越强烈。

比如说,面试作答,强烈的企图,就是期待评委给自己好评。所谓的企图心,就是那种特别在意别人评价的那份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自卑者,最关注的就是:别人会怎么看我?内心强烈的企图是什么呢?就是期待所有的人都喜欢我。

在这样强烈的企图心的支使下,就费尽心机挖空心思地讨好。表现得很虚假,自己感觉很不自然。

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另一方面是强烈的企图心。二者无法融合。自卑者,就同时处于深深的羞耻和强烈的企图心的两端。是那种撕裂的感觉。

因为无法讨好到别人,自卑者会反向地谴责自己。

自卑者工作时也是如此。比如写文章,开始就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强烈的企图心;然后无法下笔,总也写不好,写不出内容——深深的羞耻感。其结果呢,就是无法如期完成文稿,然后开始自我谴责。让自己感觉更不好。恶性循环。

为何要为自己订立那么高的目标呢?自卑者似乎通过设立高目标来获得好的自我感觉吧。但这恰恰又让他们在现实面前遭受挫创。

自卑者很擅长这样 “玩”自己。即:高目标,然后挫败,然后自我谴责,然后更自卑。

否定型自我

自卑者内在的羞耻感,来源于自我否定的声音。“我不行。”“我不够好。”“我很糟糕。”

在心理咨询中,追踪自我否定的最早声音,其实根源于他人的否定。那些生命早期的重要他人。

比如贬低型的养育者。

或者是高期待的父母。

或者是苛刻型的养育者。

那么,孩子会把父母贬低的,苛责的声音,内化成为“超我”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形成对待自己的方式。

在那个强大的贬低的、苛责的声音下,形成了极其糟糕的自我感觉。自卑的内在小孩,诞生了。

情感关系

所谓的自卑,可以简单概括成这样几个组成部分。其一,核心是糟糕的自我意象,与充满否定的声音周遭环境之间的配对;其二,强烈的企图心与内在的羞耻感的撕裂;其三,渴望被欣赏与虚假的应对方式的冲突。

那么,疗愈自卑,在任何组成部分上进行改变,都是有益的。但也可能是单一的。

结合笔者的咨询经验,个人认为,需要在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中治疗。

这种情感关系的特征,是细腻温暖接纳欣赏的,而不是贬低苛责否定的。这种情感关系的功能,是滋养个体形成积极正面的自我意象,产生好的自我感觉,而不是让个体停留在消极的羞耻的感觉当中。在这样的关系中,个体能够得到充分的滋养,能够体验到真实自我的力量。

这种情感关系具有镜子一样的魔力,能够映照出个体内心的意图和应用方式之间的失调,能够让个体产生新的觉察和选择,从而改变在不断地发生着。

这种疗愈型的情感关系,就是良好的咨询关系。


王金现,有温度有深度的心理咨询师。综合多种流派,富有实效特点。婚恋、情感、家庭、亲子专家。擅长从原生家庭视角,帮助你处理各种心理困扰。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