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明式家具,王世襄将其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明式家具指不仅制作于明代的家具,而且还有近现代制品,只要具有明式风格,均可称为明式家具;而狭义的明式家具则是指明至清前期材质优良、做工精细、造型优美的家具。这里只限于后者,即狭义的明式家具。

明式椅类家是具有靠背的坐具,是与人体接触最为紧密的家具种类之一。王世襄将明式椅子分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其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人体坐的支撑。设计优良的椅类家具除了要满足基本功能外,更应该从功能尺寸、造型、材质及其布置方式等方面,满足人体的生理、心理及身体各部分的活动需求,以达到安全、实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即人体工程学原理。

明式椅类家具功能尺寸的人体工程学

坐面的人体工程学

椅类家具的坐面的功能尺寸主要包括坐面、坐深和坐高。坐高是功能合理与否以及坐姿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坐面过低或过高,时间久了,都会使人的腰部产生疲劳感。坐面过低,受压部分过于集中,为保持平衡,人体前倾,背部肌肉负荷增大,会造成腰部不适;坐面过高,两脚不能着地,长时间受压会导致肢体麻木。明式椅类家具的坐高一般都在450 mm左右,与人的小腿高度几乎相等,基本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即使坐高较高的椅类家具,也配有相应的脚踏,使人感觉舒适。明式椅类家具坐面的坐宽、坐深也依具体的使用方式来设计。明式无扶手靠背椅坐宽大概400 mm,而现代人体工程学规定的尺寸为380 mm,两者基本吻合,可以全部支撑坐者的臀部,甚至坐者可以利用稍微的余量,调整坐姿,以免长时间一个坐姿,引起疲劳。有扶手的椅类家具坐宽要大一些(以扶手内的 380 mm 净尺寸计算),应与人的平均肩宽加适当余量为准,按人体工程学规定的尺寸应不小于460 mm,但也不应过大。如果太窄,在扶扶手时两臂必须往里收紧,不能自然放置;如果太宽,两臂就必须往外扩张,同样不能自然放置,时间稍久,都会让人感到不适。明式扶手椅和四出头官帽椅的宽度都符合这一规定。坐深主要是指坐面的前沿至后沿的距离。为了使小腿自由活动,根据我国的人体平均尺度,坐深应不大于420 mm,明式无扶手的靠背椅的坐深为400 mm,符合这一规定。

靠背的人体工程学。

明式带靠背的椅类家具,靠背板为S形或C形曲线,向后倾斜100°左右,且椅子其走势与人的背部脊椎几乎吻台。这种曲线的靠背,从人体工学角度分析,主要有两个支撑点,一个是肩胛骨,另一个是腰骸部,整个后背得到了有力支撑,因此十分舒适。明式椅类家具靠背曲线和角度。

扶手的人体工程学

坐椅扶手的作用,主要是使上肢得以支撑,放松肌肉,减轻肩、背、臀的压力。人体工程学上要求扶手的高度为210~220 mm。从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所给的图例中,玫瑰椅、从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所给的图例中,玫瑰椅、官帽椅、圈椅等有扶手的明式椅类家具,可以估算出扶手与坐面的高度基本为250 mm左右,符合人体工程学上规定的尺寸。

底座的人体工程学

底座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座椅。明式椅类家具最常见的底座形式是椅腿,且有4根管脚枨,为了避免榫眼相交或太近而影响腿足的坚实,4根管脚枨高度各有不同,这种做法民间匠师称之为“赶枨”。看面的最低而且形状较为扁平且向前凸出,以便于踏足并使脚底舒适,底下还有牙子承托增强它的支撑力,其他三面的这一部位就不一定有牙子。4根管脚枨有的做法是前后高度一样,两侧的高度一样但是高于前后高度;有的做法是两侧的管脚枨高于前面的,但是后面的又高于两侧的,民间匠师称之为“步步高”,以表示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另外,由于古代室内地面多由夯土制成,常有湿气,中医认为人体的颈部、腰部和足部最怕受到风寒侵袭,因此尺寸硕大、坐盘较高的官帽椅常设脚踏(又名足承,《鲁班经》内叫踏脚仔凳),令脚与地面拉开距离,免受湿气侵袭。根据中医理论,人足底有穴道(涌泉穴),适当按摩即可增加血液循环,同时有助脑部思考的功效。因而出现了滚轴脚踏,以便一边用功,一边做运动,裨益身心。

明式椅类家具造型中的人体工程学

明式椅类家具造型优美,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1)明式圈椅椅圈和联邦棍的人体工程学。

圈椅是明式家具中常见的椅子类型,其做法打破搭脑和扶手的界限,将两者连为一体,一气呵成,它将人的背部和手臂自然托举,大臂、小臂同时着陆,形成最大化的接触面积,这就是圈椅的一个最大优点。夏天炎热,坐在圈椅上,人的胳膊会被架起,底下可以通风,非常舒服。椅圈中部稍粗,逐渐向两端变细,最后在端部向外形成一个翻转、类似球形的端头(俗称“鳝鱼头”),坐者双手握住椅圈会不自觉地由上顺势而下,从两侧来回摩挲,端头和手掌内裹的尺度恰好相符,一种安定感油然而生。上细下粗的S 型曲线或弧形的连帮棍也往往令人来回摩挲。人与家具自然交流,心生安定祥和。另外,联邦棍具有阻止宽大衣服外露出围栏的优点。

2)侧脚的人体工程学。

明式椅类家具的整体造型做法借鉴了传统建筑,也就是上窄下宽,即所谓的侧脚,民间匠师称为“梢”或“挓”。侧脚不仅有端庄稳重之感,而且保证了家具的稳定性,甚至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分析,它还涵盖了独特的视觉语言,即反透视原理。这种做法具有视觉矫正的作用。椅类家具在人的视平线以下,需要俯视,如果不是下出稍的做法,根据透视原理势必会产生不稳定感,即上大下小。而侧脚,恰恰弥补了这个视错觉,增强坐者的安全感。

3)搭脑的人体工程学。

明式椅类家具搭脑的形式随椅子功能不同而不同。玫瑰椅见,是古代文人治学的书房用椅,通常较矮,直搭脑,向后倚靠,极不舒适,只能正襟危坐,以便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不至昏昏欲睡。而布置在厅堂中的官帽椅,多用于会客休闲,因此搭脑正面尺寸通常加宽,并且弧度缓和,贴合坐者的头、颈曲线,有些椅子甚至在搭脑顶部凹陷下去,以支撑头部。

4)线型构件的人体工程学。

明式椅类家具以线型构件为主。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可以更好地利用木材特性,最大限度地减小干缩湿胀,保持构件原有形状,而且与中国书法艺术关于线条的要求相切合。木线条“圆、劲、深、含”且富有节奏,气韵生动,把明式椅类家具的文人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思想势必也会一起深入到明式椅类家具的造型中,尤其是在形式美等方面。另外,明式椅类家具也是比例、对比、曲直、虚实等书法艺术辩证法的实物体现。

明式椅类家具用材中的人体工程学

明式椅类家具的主要用材为木材。木材的生长轮间、早材与晚材的间隔波动分布,仿佛人的心脏跳动涨落的节律,因此木材被称为是“活的材料”。人们看到木纹,就会感觉亲切和安静,不仅如此,在明代文人的影响下,明式椅类家具的材料还映照出山水画的意境,尤其是黄花梨、大理石等材料,其外在纹理行云流水,内在气韵妙趣天成。明式椅类家具变成了可以落座的立体画卷,置身其中,心旷神怡。

随着岁月的流逝,椅类家具材料表面经过人为的摩挲或自然氧化以及岁月留下的痕迹,逐渐在形成包浆,即表面一层光泽的氧化物。除此之外,椅类家具空间布局和摆放随季节而变化。如文震亨所说,位置之法,繁简不同,寒暑各异。李渔也是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即暖椅冬用,凉杌夏用,以提高椅类家具的适应性和舒适度。

明式椅类家具有着朴素的人体工程学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现代中国式家具可以在深入研究人体工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要求与物质条件,进行有意义的拓展与完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人体疲。

曝光!红木仙作展厅小妹

【 微信号 sc20911 】

欢迎前来仙游了解参观!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