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美媒援引匿名消息源披露,独立调查特朗普竞选团队“通俄”问题的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米勒在首都华盛顿特区组建并动用大陪审团(grand jury)传召证人和索取文件。《纽约客》跟进报道说,大陪审团已开展工作数周。

7月24日,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准备发表声明。(新华社)

大陪审团出动,事情“小不了”

大陪审团是美国较为独特的检察制度,通常随机抽取16至23名普通美国公民,经联邦地区法庭进行背景审核后组成,职责是审查检方的指控和证据,决定是否起诉嫌疑人。在美国,检察官如提起重罪和死刑指控,须经大陪审团审查。简言之,如果不起诉,不需要动用大陪审团;但动用大陪审团,不等于就一定会提起指控。

从历史情况看,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和比尔·克林顿的白水案中,都动用了大陪审团并最终导致这两位时任总统出席听证会宣誓作证,但两案结局迥异。去年希拉里邮件门调查中,也动用大陪审团发出多张传票,但调查结果是建议不予起诉。

与美国影视中常见的6—23人、当庭进行有罪或无罪裁定的小陪审团(petit jury)不同,大陪审团是庭前程序而非审判程序的一部分,只闭门听取检方证据和意见,或独立进行调查,不听取辩护人意见,其对传唤证人和提取物证的要求具有强制性。

动用大陪审团只是“意料之中”?

动用大陪审团,是“通俄门”调查新动向,但从美国司法调查程序看,属于预料中事。华盛顿辩护律师雅各布·弗伦克尔说,这是“合乎逻辑的下一个调查步骤”,不等于调查升级,也没有为调查提出时间表。特朗普律师称:这只是一个标准程序。

美国主流媒体普遍认为,启动大陪审团,意味着未来数月,米勒调查将不断传召证人宣誓作证和索取文件,调查范围扩大、时间长度也拉大,短期内难以结束。但这一新动向本身,既不意味着调查方在寻求起诉,也不意味着调查结果必然走向起诉,调查本身仍然通向多种可能性。有媒体声称动用大陪审团意味着已发现足够可定罪证据、标志着“通俄门”调查“全面升级”并加快了步伐,这些说法缺乏事实根据。

此前,弗吉尼亚州东部联邦法庭检察官已就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通俄”调查动用大陪审团。据《纽约客》分析,米勒选择另在华盛顿特区组建大陪审团,原因一是“人和”——他非常熟悉华盛顿特区的联邦法庭法官(大陪审团陪审员由联邦法庭进行背景审核);二是“地利”——华盛顿特区联邦法庭距离米勒的办公室仅几个街区。第三,被怀疑可能存在政治考量——华盛顿特区居民更倾向于支持民主党和反对特朗普。

“通俄”还有新“猛料”?

就米勒使用大陪审团,白宫发言人萨拉·桑德斯发表声明说,特朗普的特别律师泰·科布事先不知情,但白宫乐见米勒公平迅速地进行调查,将完全予以配合。她同时称前FBI局长科米关于总统(特朗普)未受调查的说法“没有理由发生变化”。白宫高级顾问凯莉安妮·康韦则作客福克斯新闻台,抨击“通俄门”调查实质是非法搜罗罪状,如同往墙上扔悠悠球,能粘点啥粘点啥。特朗普本人则再度宣称“通俄”故事纯属虚构。

对“通俄门”调查,各方最关心的不外乎两大悬念,一是有无发现确凿并足以起诉特朗普竞选团队“通俄”的证据,这关系到特朗普是否合法赢得选举;二是有无发现确凿并足以起诉特朗普作为总统妨碍司法的证据,这关系到特朗普有无可能被弹劾。两大悬念的重点突破口,从调查指向看,包括弗林、特朗普家族成员和特朗普的纳税单。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大悬念,不仅是司法题,更是政治题。并且,“通俄门”调查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此期间,特朗普及其团队的应对举措,将对调查发生重要甚至左右其走向的影响。实际上,如果特朗普未贸然解除前FBI局长科米职务,特别检察官调查很可能迄今启动乏力。

总而言之,动用大陪审团很大程度上是“通俄门”特别调查预期范围内的一个程序性步骤。传递了这样两个信号。第一,调查至少会历时数月。第二,尽管被传唤证人不会公开作证,但美媒势必将其作为富矿挖掘。使“通俄”话题持续保持热度,损耗和分散特朗普政府精力。但调查的杀伤力,归根结底取决于能否发现“猛料”、什么性质的“猛料”、白宫的应对以及可能最为重要的:共和党选民怎么看待这些“猛料”。

分析人士认为,“通俄门”有旷日持久之势。但除非明年国会中期选举时,共和党失去众院多数党地位,特朗普遭弹劾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特朗普撤销米勒特别检察官职务,将有导致宪政危机的风险。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