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平专栏】

教育:要走心,莫走秀

文|周克平(国家开放大学南昌学院副教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距离上一次来到井冈山,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今年暑假,我应邀担任一个夏令营活动的主讲,又上了一回山。

人们对一个有些时日没来的地方,心里总有一个指令在荡漾,催促着自己的双腿,牵着视线,去看看这个曾经又曾经来过的地方,这些年有什么新的变化。

走在井冈山的路上,时不时地会有一队又一队身穿灰蓝军服,头戴八角军帽,臂套红军袖章,脚打绑腿的"红军”,从眼前走过。等到发现他们脚上穿着各式皮鞋、凉鞋、旅游鞋,才反应过来,这是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正在自当群众演员,自扮红军战士。

记得之前,只在一些当年红军生活战斗过的旧址周边,零星地点缀着几个商家商贩,用手头几件仿制的红军服寻租,鼓励游人穿上照个相,留作纪念。很少像现在这样,那么多人主动要求穿上红军服,行走在井冈山上,成了游动的"映山红”。

红色教育的嘹亮号角,引领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初登或者重上井冈山,让坐久了的人们迈开脚步,让惬意的人们体验一回艰辛,让吃惯了甜头的人们尝尝苦头,让出有车的人们感受一下山有阻的艰难。通过劳其筋骨,达到养其精神的目的。

红色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人们继承革命传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遇到困难,要会扪心自问:当下的苦,有当年红军苦吗?眼前的累,有革命的老前辈累吗?

要说变化,我感到现在的井冈山,多了许多现在的"红军”。这一队队的红军,全由上山接受教育的人们扮演。他们按照当年井冈红军的模样,穿上红军服,展开身临其境的教育活动。至于这样装扮出来的教育,能否深入其心,则要拷问扮演者本人,旁观者不得而知。上山学习的效果,有待下山以后,在各自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加以检验。

我认为,真正的教育不需要过多的表演。表演的,多是表面的。表演只有眼睛里的热闹,能有多少心中的热闹,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教育要走心,莫走秀。作秀的教育,说严重一些,就是教育的作死。

上山接受教育三、五天,人们穿上红军服扮红军,热闹也好,表演也罢,一晃就下山回家了。下山自我教育三、五十年,人们脱下红军服回归本我,必须安安静静,实实在在地进行自我教育,不然的话,一晃人生就翻篇了。

学习者要善于将接受教育的内容,转化成自我教育的动力,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潜力,不断战胜昨日的旧我,努力造就明天的新我。

新我,不靠外在的表演,要靠內在的表现。

人们好的表现是:

认真地学习,

勤奋地工作,

主动地创造,

快乐地生活。

人们差的表现是:

假装地学习,

慵懒地工作,

被动地接受,

痛苦地活着。

多一些深入骨髓的走心教育,少一些戴帽穿衣的走秀教育。

人的表现,多半是教育的表现,教育表现好了,受教育者也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本文为周克平老师原创投稿)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