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在成都,在走访了宽窄巷子、太古里、崇德里后,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何世平兄驱车带我去了元通古镇。几年前他为拍电影去找外景,在一声惊叹中发现了新大陆。

元通为崇州所辖,有着一千六百多年的建制历史,是崇州四大名镇之一。自古就是西南咽喉,万商云集的货物集散地,灯红酒绿的销金窟,航运业成就了小镇的千年繁华。这里群山屏列,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民风淳朴,自古以来有“元通国”之称。文井江、味江、泊江在元通汇合成急流奔腾的汇江,形势与都江堰相似。镇民出行大都靠船载水运,家家户户都在江边后门筑有码头河埠,淘米、洗衣、出行、卸货……情景与江南枕水小镇相似。

镇上的主要建筑都沿江而筑,现存一百多幢清代中晚期到民国初年的建筑皆为木结构,青瓦粉墙,裙板华丽,历经沧桑而精气神不散。有些宅子观音兜高耸,防火墙宽厚,仿徽派风格。有些天井里藏了一座非常考究的龙门子,二楼有美人靠和走马廊,以及精美的走马转角楼。有的房子在第二大门后还设计了砖石结构的牌坊式门楼,牌楼上方的雕塑居然模仿罗马斗兽场或凡尔赛宫!西风东渐时节,这里曾经阔过!

我在麒麟街上甚至看到了一座型制奇特的天主堂。听世平兄介绍,这座教堂在清代光绪年间由法国传教士主持建造,民国五年崇州兴起拆毁教堂的风潮,也许是路途比较遥远吧,它得以幸免于难。教堂主体部分是中式木结构,外墙却有哥特式风格的浮雕,又参以中式门面式浮雕仿挂簾。彼时的法国传教士已经会说中国话了,当地的土话也会来上两句,他们懂得,必须借助本土文化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更让我吃惊的是,在另一条小街上,居然还保存着一座由法国传教士经营的当铺,为清末镇上七家当铺之一。临河的门楼虽小,却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有装饰繁复的柱头和拱券,门额上写着“月霁风光”四个字,下面的弧形门楣上却刻了一行字迹漫漶的拉丁文字。一丛蔷薇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大黄狗趴在地上一声不吭。何世平叫门,不应。老屋住着一个老头,前些年镇政府有意购买这幢房子办一个博物馆,他懒得动窝,大门就一直关着。

零拷散卖的酒店进了新酿,酒糟一古脑儿地堆在店门口,一股酒香随风飘去江边。有百年历史的夏家茶楼炉火正旺,二楼客堂里散落着竹靠椅,七星灶上坐着被熏成乌黑的铜壶,推窗探看,老街一览无遗。老板娘告诉我,这里天亮得迟,每天六七点钟老茶客才陆续拢来。赶集的日子,这里就成了小镇的信息发布中心。

黄家大院、陈家大院、罗氏公馆、惜字塔、广州会馆、永利桥……每幢建筑都是传奇,都凝聚着泪水与欢笑,都是古镇风云变幻的见证者,拍影视剧,尤其民国戏,到这里来几乎用不着搭景。世平兄是《让子弹飞》的出品人之一,与老作家马识途是忘年交,他要是早一两年发现这里,就不必跑开平去拍碉楼了。他说:“开发晚也有好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喜欢这里的原生态,打麻将,卖蔬果,摆龙门阵……这就是生活!”

我知道,正是在世平兄的努力下,元通古镇前不久被评为4A级景区。“但愿这一切不会因此而有太大的改变。”跨过汇江铁索桥回到游客中心,回望对岸略有起伏的轮廓线,这位成都汉子乐观地说。

TIPS


古镇有“三绝”

用“古老”来概括元通古镇再合适不过了。在老石拱桥边的吊脚楼小憩,看江水从身边流过,想象着1600年前的繁华;从元通镇粮站的一道大门进去,爬上一栋6层楼楼顶,从高处可看到大片青瓦屋顶;古镇建筑沿着文井江鳞次栉比,临河而居,中间一条街道穿行其中,好一派水乡味道。

一绝:麒麟街上的黄家大院。这是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三进大院落,曾是元通镇大地主黄光辉的住宅。

二绝:老街老桥清嘉庆年的永利桥。

三绝:三江汇流。崇州属岷江流域,大小支流纵横交错,据方志载,历史上通航仅两段,元通即其一。元通依水而筑,场镇就在汇江边,因文井江、味江和泊河江在这里交汇而得名。昔日,因蜀中交通不便,作为川西动脉的汇江便成就了元通一段水陆码头的历史。

传说中的元通美食

如严三麦子的渣肉,高洪兴的鱼香肝片,邱大案的油花、齐大案的面条,张二师的活粉,肖稀饭的稀饭,周油茶的油茶,黄炮匠的板鸭,肖辉鸡肉。致华堂的白雪糕,胡广成的广成饭馆。至今这些传统小吃除了年代较近的广成饭馆(1987年成立)更名营业外,其他小吃熟食均已绝迹。

交通情况

元通距成都39公里,自驾从成温邛高速崇州下站一直前行,进入到怀华公路,行至11公里处进入到元通古镇。公交线路:从成都金沙车站坐到崇州再转到元通;或从成都金沙车站坐到崇州怀远的车,在元通下即可。

责编:唐敏 | 视觉:金晶 | 图文:沈嘉禄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