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全马,是如今很多跑者心头的头等大事,手头有多少全马奖牌,已成了跑友之间互相攀比的资本。

许多跑友因为看到别人跑全马,自己也把第一个跑步目标设定在“全马”。甚至跑步还不到半年,就开始狂刷全马,冲击PB,甚至每周末“背靠背”地马不停蹄的参赛。让许多专业选手面对这样的业余跑友也是相当“惧怕”和震惊。

事实上,专业马拉松运动员为了取得好成绩,一般一年内也就参加1-2场比赛,最多也就是3场,因为马拉松运动对于身体是极大的消耗,对于专业运动员而言,需要较长的时间的准备和赛后很长时间的调整恢复。

也许很多跑友会说,我们又不是运动员,我们也不追求成绩,只是体验和完赛而已,因此,我们可以参加多场比赛。这句话代表了很多跑友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大众跑者参赛数量可以比专业运动员多一点,但这绝不等于频繁参加比赛。

对于初次跑马者而言,参加全程马拉松前需要具备8~12个月的持续性系统训练,这就意味着初次跑马者为自己设定的合理的年度参赛数量也就是1场,对于有跑马经验的资深跑友而言,最短备赛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这也就意味着资深跑者的年度参赛数量4场最为合适。

有些跑友给自己定计划,每月一场马拉松,甚至一个月参加四场马拉松,周周都有比赛,这在专业人士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不可理喻,如果周周都有比赛,月月都有比赛,极有可能引发疲劳积累或者过度疲劳,导致伤痛、心脏受损等不可逆的问题。

很多跑友迷上了马拉松比赛现场万人一起狂欢的氛围,也享受冲过终点的快感,但事实上,长距离比赛对于心脏、肌肉、关节的消耗是客观存在的,这也解释了跑者85%的伤痛率绝不是空穴来风,没有训练去跑马拉松比赛,频繁参赛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拿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开玩笑。

为何不提倡跑友频繁跑全马?

首先,容易出现过度疲劳、过度训练。每次到达30公里的运动量极限点,造成的身体损伤恢复更慢,如果频繁冲击这个极限,没有足够的余地来恢复、调整,那么疲劳就会积累,长期下去就可能引起身体状况变差、运动能力反而不断下降。还有可能出现消极、厌跑情绪,不再对跑步有长久的热情。

第二,训练不系统。全马的准备和恢复周期很长。如果频繁参赛,一年整个十几场全马,那么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比赛阶段,很难保证一段没有比赛、能静下心来训练的准备阶段。而恰恰是这样的准备阶段,才是对水平提高最重要的。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每年必须要有7~9个月相对系统、连贯的准备周期训练,才能最大程度收到训练效果。

因此,频繁参赛特别是频繁跑全马,不仅不利于健康,而且不利于水平提高和PB梦想实现。想出成绩的跑友,还是需要像专业运动员一样多训练、少比赛,厚积薄发。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