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生活、假装学习。现在写这个专题,应该不会被人说蹭热点了吧……

前段时间的微信推文《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刷爆了网络,几乎在任何社交APP上都有人转载,那篇文章里说:“事实上,这座城市根本就没有生活。这里只有少数人的梦想和多数人的工作”。

讲真,我觉得这盆水有点凉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身心合一地追求功成名就,很多人只是在脑海里偶尔憧憬一下叱咤商海的生活,在现实里追求的是顺风顺水的安逸生活;也有很多人从未放弃过理想,但碍于现实不得不先把理想放一放,毕竟实现理想的前提,是活着。

用“假装生活”这个词一棍子打死所有人,老铁,何必这么扎心呢?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假装学习”。2000万人太多,我们把范围缩小一点,200人,甚至20人,把眼光聚集到你曾经的同班同学身上,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你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有没有掀起过“互动式课堂”的热潮?你的求学生涯里,有没有听过已经事先演练好的公开课?你有没有在老师问“还有谁没听懂”的时候羞于张嘴,跟着大家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你有没有一些知识点,是根本不理解只是单纯的记得怎么背的?你有没有为了及时交作业,把自己不会的题目抄学霸的,事后却忘了把那几道题搞会?

明白这几点后,还有多少人能说自己是真的有在学习?

我们的教育向来被称为“填鸭式教学”,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跟着老师一遍一遍背,一遍一遍念,简单机械地记住各种原理,各种公式、各种解题框架,再根据题目一个一个套用到上面。我们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教育,交出来的孩子自然是只会解题,不知原理。

而正是这种会解题的孩子,会让老师有一种“我教的他们都学会了”的错觉。

但他们不知道,很多学生能在阅读理解上拿高分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理解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而是他们知道用哪个词老师会给高分。

很多学生在语文和英语的作文上拿高分也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文采斐然,而是因为他们记得黄金句式和满分作文必备金句。

很多学生能做出化学和生物的推断题靠的也不是对这两门学科的热爱与纯熟而是提前背过了所有的公式当场套用在了考试中。

更有很多老师不知道,他们留的作业,只有会做的那一拨学生是真的在写,剩下的学生全都只是在按时交一份已经完成的作业。

我们的师生关系,就像电脑和打印机,电脑负责把有用的文档传递给打印机,性能良好的打印机负责把这些文档原封不动的输出来,性能一般的缺页漏字但也能用,至于文档里的内容是如何产出的,打印机是不会管的。

我们从小被要求在课堂上全神贯注,不是因为全神贯注能帮助我们学会什么,而是因为全神贯注能让我们听到的更全面,记住的更多。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学生,一是对求知极度没耐心,不肯花时间去从书里学习,而是直接问别人,或者网上搜答案,记住答案,转头去卖弄,你想跟他深入探讨?不存在的。

二,这种学生对自己幼年时期接收到的知识深信不疑,他们在知识库的静止的,而世界上的文明和科学全都是动态的,他们不接受自己过去学到的东西是已经被推翻的错误的知识,于是不停否认,不停甩锅。

三是这类学生及其热衷否认,无论他人的观点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片面的还是全面的,有前提的还是没前提的,只要别人发言,他们就要否认,然后极力发表自己的主张。他们永远不会倾听,只会在你发言的时候默默找漏洞,等待打断你的时机,这种人,才微博上俗称抬杠侠。

很多假装在学习的学生,不是因为自己不想学,而是因为教育环境下的集体无意识。他们不认为在集体的成员之前,自己首先是以个人的形式存在的,他们不肯因为自己的利益拖累集体的进度,所以他们即使很憋屈,也不得不当南郭先生,随声附和,滥竽充数,装作一副明白的样子,好让老师安心,家长放心,同学舒心。

但学习是自己的事,打着成全别人的旗号假装学习,私下也不正视自己重新学习,等真的被单拎出来检测的时候,那个结果,才真的扎心啊。

清醒一点吧,不要在假装学习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