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样一个理论,人只要处理好自己周围几个人的关系,幸福指数就会比较高,比如父母,爱人,兄弟姐妹,朝夕相处的同事,最亲密的朋友,其他人则没有必要去费力讨好。

我简单解读一下,也就是说,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在于是否能建立并维护好自己的“亲密关系”。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拥有自己的亲密关系,或是友情,或是亲情,或是爱情。你们之间的生活互相交错,经历共同分享,行动互相依赖,这种关系能给你带来归属感,让你感觉活在这世界上并不是孤独的。可要想维持亲密关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慢慢的你会发现,朋友会渐行渐远,亲人会互相嫌弃,爱人会疏离背叛,原来,维持亲密关系所需要的共享、承诺、分担、宽容,我们并没有学会。

昨天在一个商场看电影,等候区有一个小型的儿童乐园,两个小女孩玩着玩着起了争执,其中一个小朋友委屈的哭了起来,另一个小女孩站在一边有点不知所措,但马上将手里的玩具塞到小伙伴手里安抚她,一边上去搂住她的肩膀,一边说道:“你不要哭了啊,这个给你玩好不好?一会我的爆米花也给你好不好?”孩子毕竟是孩子,这样简单的几个动作和一句话,让小朋友破涕为笑,两个人又手拉手愉快的一起玩耍了。这个小矛盾从发生到解决,还不到两分钟的时间,而我目睹了整个过程。

我很感慨,因为通过对自己周围人的观察,我发现很多人作为一个成年人,未必就比一个孩子更懂得维护自己的亲密关系,懂得安抚自己的“重要他人”。

闺蜜王晓琪大晚上找我倾诉烦恼,她和同居室友小娜最近闹了点别扭,原因是小娜之前的同事来北京找工作,要借住在家里,晓琪说借住一星期左右没问题,太久的话可能不方便,小娜也同意了。结果到今天正好一星期,小娜同事还没有要走的迹象,晓琪说,多住两天我也可以接受,可是看着她俩在家里有说有笑,还一块去逛街、一块去游泳,用晓琪自己的话说,这些都是小娜以前会跟自己做的事,现在每天下班没人陪就算了,听着隔壁说说笑笑,自己仿佛成了外人,心里实在有点不是滋味。

这个场景听起来有点熟悉。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天跟我们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一天突然有了新的朋友,我们会嫉妒、会吃醋、会生气,会发誓再也不理他了。而正常情况下,随着阅历的丰富、社交范围的扩大、心智的成熟,这种情况便不再出现,因为我们会逐渐明白,朋友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会专属于你。但有一些人,偏偏就还没有长大,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依然像个小朋友一样处理问题。很显然,王晓琪就是这种类型。


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该如何处理自己的亲密关系?如果你不是双商都高的那一类人,那么至少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克服占有欲。

不管是朋友也好,亲人也罢,作为有着复杂社交关系的成年人,绝对不会专属于某一个人。不管是多要好的朋友,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黏在一起,能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偶尔约出来吃个饭、喝个酒,或是遇到心事的时候打个电话,遇到麻烦的时候互相挺一下,就相当不错了;不管是多亲密的家人,哪怕是自己一手养大的子女,在他们成家立业之后,父母也要懂得适当退出,任何事都只提供建议而不干涉选择,有些母亲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会减少多少婆媳矛盾、家庭纠纷;不管是多挚爱的另一半,都要留有私人空间,查岗、翻手机这种事最好不要做,我们可以分享所有的秘密,但也请允许我隐藏内心的脆弱。

要懂得妥协和退让。

我的父母携手走过30多年,按理说在婚姻里磨砺了那么久,应该十分了解对方才是,但我发现他们却并不懂得如何跟对方相处。两人脾气性格迥异,妈妈做事雷厉风行,爸爸却是个慢性子,平时生活中虽没有大矛盾,但处处是小摩擦,出现争吵之后,都不懂得反思,都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妈妈通常认为爸爸不会体谅她,爸爸老觉得妈妈说话难听,于是从互相指责到恶语相向,经常导致战争升级。

家庭生活中的琐事,本就分不清谁对谁错,但出现矛盾的时候如果能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适当改变和调整自己,相信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吵。但如果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迁就对方,总希望妥协的是对方而不是自己,总希望对方因自己而改变。拥有这样思维方式的人当然不会很好相处,当对方同样是一个不愿妥协、自我中心的人时,矛盾不断是必然的结果。

要有原则和底线。

前一阵刚刚热播的《我的前半生》里,唐晶和罗子君曾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闺蜜,是一段典型的亲密关系,在这段亲密关系里,她们虽个性迥异,人生道路更是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唐晶两肋插刀维护被老公出轨的子君,也不妨碍子君起个大早去唐晶家只为了给她榨杯鲜橙汁。但即使是这样的铁蜜,也不能跟对方深爱的人产生感情,这是红线,一旦触碰,即使温暖仗义如唐晶,也会瞬间翻脸,从此朋友如陌路。

知道分寸,懂得克制,才是相处之良方,再亲密也会有不能触碰的禁区,比如:不在朋友面前炫耀、不过多干预朋友的私事、不跟朋友的伴侣亲密来往、不过多的产生金钱利益关系,等等。

要懂得付出和回报

比较典型的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虽然可以无条件的爱我们,但我们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不能允许自己无条件的索取。父母记得我们爱吃的每一道菜,我们也要记得父母的生日;父母心疼我们在外拼搏的辛苦,我们也要体谅他们老去的孤独;他们会不远万里给我们邮寄家乡的特产,我们也要细心观察他们的需求,适时送上自己的礼物。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接触的都是最爱我们和最了解我们的人,对方之于我们也是最在乎和最熟悉的人,但这种爱、了解、熟悉和在乎,不是我们索取的砝码,有来有往,有付出有回报,能让关系更和谐、更稳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