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试问古往今来

谁没有陷入过爱情的蜜罐

翻翻历史,看看人物传记

随处可见一些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有文学家,诗人,将军……

可见爱情是个永恒话题

不会随着时间的长河淹没

今天巧了,看到了一位书法家爱情故事

这位书法家就是众所周知的王献之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精通各种书体,行草尤其著名。他在继承张芝、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变革朴拙书风,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人评价其书法在逸气、媚趣上超过了他父亲王羲之。

不论有没有超越其父,他的书法造诣毋庸置疑都是优秀的。但他不仅仅是我们眼中的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爱情至上的性情之人。

几个流传至今、号称是王献之作品的书法帖子中,表现了王献之在离婚之后对于表姐道茂的思念爱恋之情。书帖有可能是后人伪托的,但其中的内容应当是有现实依据的。请看:

《思恋帖》

注文 :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见《淳化阁帖》)

《姊性缠绵帖》

注文:姊性缠绵,触事殊当不可。献之方当长愁耳。(《淳化阁帖》)

《奉对帖》

注文: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唯当绝气耳。

王献之的结发妻子是郗昙的女儿,名字叫道茂。郗道茂跟王献之为姑表之亲,郗道茂是王献之的表姐。根据《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咸、宁(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公元371—375年)年间,奉皇帝之命,休了原配郗道茂,另尚简文帝之女余姚公主(《晋书》本传称新安公主)。也就是说,王献之迫于压力,跟结发妻子郗道茂离婚。

这个压力,当时王献之大约是无力抗拒的,他只有把痛苦深深埋藏在心底。王献之重病之时忏悔自己别无过错只是回忆起跟表姐郗道茂的离婚,可以看出,他对这位结发妻子表姐是始终深感歉疚的,是怀有深厚感情的。尽管他们并没有像陆游、唐琬那样留下诉说他们之间爱情的诗歌作品。但他用书法诉说着他凄美的爱情。如果王献之还活着,我想他也许会说:在哪个没有真爱的夜晚,我更爱书法。

王献之跟公主结婚之后,仕途可谓飞黄腾达。很快就做到建威将军、吴兴太守,最后官拜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官品大约是三品。所谓官场得意,情场失意,可能也有这样一种无奈吧!

合理想象一下,王献之跟公主结婚之后,夫妻感情并不和睦,生活并不幸福美满。

既然说到王献之的爱情,就不能不说他跟小妾桃叶之间的感情。

桃叶究竟是什么时候跟王献之在一起的,已经无法考证,从情理上推断,有可能是在跟郗道茂结婚期间已经娶了桃叶;也有可能是,王献之在跟公主结婚之后,因公主多年未能生子,于是得以纳桃叶为妾。在跟郗道茂离婚、跟公主结婚之后,桃叶成为王献之的感情寄托。

关于桃叶的身世,历来有多种猜测,有人说是金陵(南京)卖砚女。我们大致可以肯定,桃叶是一位识文断字且相当有文采的女子。《玉台新咏》等文献里收录了桃叶的四首诗歌作品,《答王团扇歌》三首和《团扇郎》。为了方便领略桃叶的文采,照录《答王团扇》三首如下: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

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

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都是通过扇子表达爱情的作品,其中第一首表达对爱人的关心,第二首咏扇兼思念,第三首借扇子遮掩憔悴病容,想象、心思都新颖有趣,可见作诗者是一位多情、爱美、俏皮的女子。

王献之对这一位小妾当然是爱怜有加。《南史》《玉台新咏》等文献收录了王献之的《桃叶歌》三首,《古今乐录》说王献之作这三首诗的起因是:“缘于笃爱,所以歌之。”诗如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相连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诗显然作于新婚之际,快乐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因为诗中有王献之亲自迎娶桃叶、渡江之类的字眼,因此后人就在南京秦淮河某处附会了一个桃叶渡。多情的文人墨客到此,都要徘徊、吟咏一番。辛弃疾有“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姜夔有“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等等。桃叶渡,遂成才子迎娶佳人之地的代名词,春风骀荡,令千古读者想入非非。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