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洪武十一年,当时他的父亲还是燕王,年仅十八岁。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而他的祖父朱元璋,虽然曾是果敢杀伐的将领,但当了皇帝以后,更偏向于国家的休养生息,所以很喜欢儒学仁爱教育。因为朱高炽儒雅仁爱,朱元璋很喜欢他,在洪武二十八年,将他立为燕王世子。

然而,朱棣自己,却对这个儿子很不满意。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这副看起来很没用的样子,让征战沙场,杀伐果断的朱棣很是不喜,他更喜欢好武的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尤其是朱高煦,朱棣觉得他很像自己,常常带着他去征战沙场,接受了一种和朱高炽完全不同的教育。

网络图片

靖难之役时,朱高炽由于身体太胖,留守北京。这样二儿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朱高煦与朱棣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际,朱棣也曾许愿说:“努力吧,世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其实,朱高炽虽然因为胖,比较行动不便,但他却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书呆子,他一样有着卓越的军事才华。这一点,在一场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朱高炽留守北京,建文帝派李景隆带着50万大军来攻城,而朱高炽只有一万部下的样子,他却凭借谋略,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

网络图片

而且,这守北京期间,建文帝还曾以封王之利,对朱高炽招降,朱高炽也是看也不看,还把招降书送到朱棣面前,让建文帝的离间计彻底失败。

靖难之役取得胜利,朱棣成功登基成为皇帝以后,他又犯起了难。自己曾亲口许诺朱高煦,立他为太子,并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时,也是战功赫赫;但是,朱高炽也有功劳,又是长子,还因仁儒深得大臣们的欣赏。此时,自己又该如何确立这太子之位呢?

最终,朱棣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汉族的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制度在某种程度制约着帝王,朱高炽本人也没有什么过错。而且,朱棣很是欣赏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在种种原因之下,朱棣选择了朱高炽。

网络图片

朱棣这边确定了,朱高煦却是深深的不满了,打仗之时,自己父亲频频以太子之位许诺自己,让自己拼死拼活的建功立业,谁知却给自己这么一个结局。朱高煦被封为汉王,朱高煦以封地太远为由,不肯离开京城。解缙觉得朱高煦有争储之心,朱高煦先发制人,诬陷解缙,解缙被贬,后来被杀。朱棣本想处置这个儿子,不过朱高炽求情,最终还是放过了他。

永乐二十二年,65岁的朱棣驾崩,做了二十年太子的朱高炽,终于成为了皇帝。朱高炽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朱高炽

洪熙元年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终年47岁。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