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单车竞争进入白热化,ofo与摩拜头部两强之间的竞争也正出现分化局面。从近日各家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ofo在月活跃用户规模、用户日均使用频次、用户总使用次数、增速等方面均已远甩摩拜,稳居共享单车第一位置。而摩拜却在一些关键数据指标方面出现明显下滑趋势,被ofo越甩越远。

知名权威第三方调研机构艾瑞咨询最新6月数据显示,ofo单个用户日均使用次数增至5.79次,较5月上涨超5%;摩拜降至为2.94次,较5月下跌近30%。单个用户日均使用次数即代表了用户活跃度,也直接代表着用户粘性,ofo的日均使用次数上涨,则代表了用户粘性上升;反之,摩拜单个用户日均使用次数下降则代表了用户活跃度与用户粘性两大指标的双重下降。

艾瑞6月数据还显示,ofo用户总使用次数为145642.18万次,排名第一;摩拜用户总使用次数为71063.39万次,排名第二;ofo用户总使用次数远超摩拜达74578.79万次,是摩拜的2倍之多,成为全球月度使用频次最高的共享出行平台。与5月同期相比,ofo6月的月度用户总使用次数上涨超8%,摩拜6月的月度用户总使用次数下跌超31%。

作为城市投放最早的共享单车企业,摩拜依托先发优势保持了一段时间的领先优势。据日前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7年4月以前,摩拜的多项数据仍占据共享单车市场第一位,但在2017年5月被ofo强势反超,落居第二。不过令业内意外的是,此番艾瑞数据对2017年6月的调研样板显示,摩拜不仅继续落后ofo,且多方面数据竟然呈现出较大的下滑局面,与持续增长的ofo竞争差距越拉越大。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摩拜从一路上升到突然下滑的确有些出乎意料,但纵观这一年来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变化,结合车型革新与用户体验导向的转变来看,摩拜呈现多方面数据下滑并不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

首先在发展模式上,从一开始,摩拜就笃定了重资产模式,自主研发车型。按照摩拜创始人之前在央视《对话》栏目的对白来看,摩拜最初认为能够找到车且有车可骑要比车辆是否好奇更为重要。因此,摩拜最初推出的车型虽然结实,但骑行较为费力,而且造价非常高昂。

实心轮胎、无减震器、车柄车座不可调、整车重达25公斤……摩拜第一代经典款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后期运维成本,考虑了产品生命周期,却唯独没有考虑用户使用体验。据力学原理计算,与普通链条传动自行车相比,摩拜在同等时间内骑同样路程,要付出更多力气,用户骑行体验不佳,更被用户戏称为“健身单车”。

对任何产业来说,不管企业的赢利模式是什么,首先其产品必须实现本质需求,让用户满意。比如用户对食品的本质需求是好吃,对单车的需求就是好骑。而摩拜在骑行体验上饱受诟病,与其重成本模式会带来细水长流效果的初衷背道而驰。

反观ofo,其出身校园的基因决定了其亲民的设计风格,轻便的车身无论是青壮年或是少年、老年都能简单驾驭,这决定了其受众天然广泛,也从侧面反证ofo月度使用次数节节攀高的事实。

摩拜虽然后来推出了MobikeLite(摩拜轻骑)和“风轻扬”,但骑行体验并未有太大的提升,且这两款车相对ofo轻便车型同样不具备体验优势。相比于ofo陆续推出的各种创新吸睛的公主车、肌肉车、ofo大眼车等新颖单车相比,摩拜的推新动作还是略显单调。

另外,摩拜推出的第一代经典版单车,由于没有挡泥板,一直遭人诟病,后续推出的新款经典版虽然增加了车筐,但挡泥板还是难以另用户满意。摩拜轻骑二代挡泥板过短、被用户称“形同虚设”。三代单车的挡泥板虽然有所改善,但依旧容易甩泥。

而且,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共享单车在多数城市早已经解决了最初“无车可骑”的烦恼,不但车辆好找,而且车型选择也非常丰富。从用户层面来说,尤其是广大高频用户,随着长时间的使用,他们必然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轻便车型。那么,以轻便车型为主导且不断推陈出新的ofo便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用户活跃度与用户粘性不断提升,而骑行体验不佳的车型将会被渐渐被淘汰出局。

这一点从数据上已经可以直观显现,艾瑞6月数据进一步证实,ofo在共享单车使用领域已高居行业第一,是共享单车行业活跃用户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用户使用最高频、黏性最强的平台。显然,在共享单车这一优质赛道,“模式更轻、体验更佳”的ofo显然拥有更多优势。此消彼长下,已显后劲不足的摩拜单车将很难撼动ofo的第一地位。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