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企业要做,家乡的事也要做。”

第一条穿沙公路即将建成通车的时候,王文彪驱车在穿沙公路上考察。

突然,一位蒙古族老大娘领着两个孙子跑到王文彪身边:“王总,是王总吧?!”

王文彪被吓了一跳,急忙扶住老大娘:“老人家,我是王文彪。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

“孩子们,快,快给王叔叔磕头。”

“老人家,这是为什么呢?”王文彪一把抱起要下跪的孩子。

老太太早已满眼噙泪,紧紧攥着王文彪的双手:“就让我这俩孙子给你磕个头吧。要不是您修这条路,他们可能一辈子也出不了沙漠。你是我们库布其沙漠里牧民的恩人啊!”

一瞬间,王文彪竟然说不出话来。

沙漠里的农牧民都很纯朴,你为他们做点事儿,他们会永远感激你。王文彪说,这是他最感动的时候。

一天,王文彪和几个同事来到七星湖畔的一处旅游景点。沙梁低缓起伏,顾客三五成群。一个扎羊角辫、眉心点了红痣的小女孩骑在骆驼上,咯咯笑得前仰后合。旁边年轻的母亲举着相机为她留下幸福的纪念。

一位拉着骆驼正招揽顾客的小伙子从王文彪面前走过。

王文彪兴致勃勃地问:“老乡,骑一次骆驼多少钱?”

“100块。”

“啊?你把这个骆驼卖了也不值500块钱,我骑一次你就要100块。”王文彪有意逗骆驼的主人。

“你随便问一问,都是这个价儿。我不会多要你的。”小伙子认真地说。

王文彪扭身对尹铖国说:“还说我们的牧民不会赚钱,我看赚得挺狠的。”

尹铖国故意冷冷地说:“你应该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会赚钱。”

“为什么?”

“这可全都是让你给培训的,当初——”

王文彪恍然大悟:牧民新民开始搞旅游的时候,他专门配了一个管委会。管委会把沙漠牧民新村的牧民领到北京,住北京饭店,到长城周边大的旅游景点参观考察,让大家学习如何掏游客的腰包。

——原来这主意还是自己出的。

王文彪点点头:“看他们还是挺来劲的。”

尹铖国:“你这个速成班效果很好啊。”

冲沙不仅仅是展示勇敢的场所,而且也是显示驾车技术的舞台。当车子冲上沙丘的一刹那,车里面的人会不自主地发出惊呼!眨眼间,车子又飞快地滑下沙丘,让人有种坐过山车般失重的感觉。 翻车和爆胎是开车常见的事故,有时经验稍差些的司机在冲沙过程中会出现对地形判断失误或瞬间的迟疑,导致车子瘫痪。

38岁的牧民孟克达来正载着游客在沙漠冲浪。

“以前到旗里要穿沙漠、渡黄河,得用一天多时间;现在一脚油门,一个多小时就到!”

闲暇时,孟克达来会驾驶着越野车,在穿沙公路上飞驰。对于这条“生命之路”,这位土生土长的沙漠汉子,有着特殊的感情。

22年前,沙漠没有路,父亲得了阑尾炎,在镇上的一个私人门诊看病,不舍得用麻药,割开之后,医生才发现病情严重,不敢动手术,只好缝合起来。哥哥陪父亲穿过茫茫大漠,渡过黄河,去巴彦淖尔五原县做手术,一去就是十几天。那时孟克达来才十几岁,在家焦急地等待,每天都爬到沙丘上看着远方……每每想起这件事,这位刚强的蒙古汉子都不禁落泪。

为彪炳亿利人十几年如一日防沙治沙功绩,杭锦旗党委、政府携13万家乡父老于2003年在库布其沙漠为亿利树立了治沙功勋碑。碑文正面刻着“绿化了一座沙漠、激活了一块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振兴了一方经济”28个大字。背面碑文共457个字,记述了亿利人1988年扎根库布其大漠以来,治沙修路、兴业富民、与民谋利、造福乡里的感人事迹,气势雄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

春季的库布其,绿浪与黄沙交织。

落日余晖,沙丘弧线上映出的不再是凄美的驼影,而是越野车强悍的靓姿。

远处的牧民新村,传来古如歌的悠长曲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