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帝庙中,关帝神像的左右通常有二个立像,左边捧印的是一名年轻俊俏的小将,他是关帝的儿子关平;右边抱刀的是一名身材高大的黑脸汉子,立目虬髯、头戴风帽、威风凛凛,他叫周仓。

关平在《三国志》上有记载,周仓却不见于正史,数百年来,鲜有人知其来历。其实他非常之不简单,他本身就是“神”。

周仓之名最早见于元代,在鲁贞的《武安王庙记》中已有:“乘赤兔兮从周仓。”[1]之语。

在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里,周仓很威风。随关羽赴会之前,他唱道:“志气凌云贯九霄,周仓今日逞英豪,人人开弓并蹬弩,个个擐甲与披袍,旌旗闪闪龙蛇动,恶战英雄胆气高。”这时周仓这个形象大约已经定型。

在《三国演义》中,周仓本为黄巾贼地公将军张宝麾下之将,后与同属黄巾军的裴元绍率部啸聚山林。关羽千里走单骑路经卧牛山时,遇到裴元绍率众抢马,周仓令裴元绍带手下回山,自己独自追随关羽,成为关羽身边忠心耿耿的贴身侍卫。在关羽镇守荆州时表现活跃,曾陪关羽单刀赴会,并斥责想要荆州土地的鲁肃“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还曾在水中生擒大将庞德。最后,周仓在得知关羽父子升天后自刎而死。

《三国志平话》也写到周仓,不过,《三国演义》说周仓死于荆州大战,但在《平话》里,在这之前未见他出现,倒是在这之后,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周仓,他帮诸葛亮借木牛流马运量,还把司马懿痛快淋漓地戏弄了一番。

在民间,有比《演义》、《平话》更丰富的关于周仓的传说故事,大抵都说他力大无穷、勇武过人,有双飞毛腿,并且憨厚可爱。

通过这些文字或口头传说基本可以勾勒出元代以后周仓形象的特征,即:忠心耿耿、有神力、水性好、擅走等等,这些特征让他和一位在南宋曾经“红透半边天“的神灵产生了联系,这位神就是“周宣灵王”。

“周宣灵王”俗名为周缪宣,也叫周雄,民间多称为“周侯”、“周将军”。据《浙江通志》的“周宣灵王庙”条载:

“按神姓周名缪宣,临安新城太平里人,生于淳熙戊申(1188年)三月四日。初以‘雄’音邻‘荣’,恐干父讳改名缪宣。少时受仙指大数四九,后之武(婺)源。至鸬鹚滩失足堕水,顷刻巨浪层翻,猛若蛟龙起伏,神即脱化,溯波而上。至衢城水亭门外,沉浮不定,声闻数十里。一时惊异,建庙塑像于衢城之西。是年神正三十有六,果应‘四九’之说,乃嘉定癸未岁(1223年)也。端平元年(1234年)大封神,得赠广平侯。淳祐元年(1241年)秋,敕封神护国广平正烈宣灵王。延祐三年,睦郡旱潦,籍神庇荫,得锡平康,士民遂立庙于澄清门内。”

《神异典》卷五十《神庙部》引《杭州府志》言:

“周宣灵王庙:庙在硤石镇审山(今海宁县东山),候名雄,字仲伟......嘉定辛未(1211年),为母疾走婺源祈祐五显,回至三衢而卒。附童子言:‘五显灵侯,需我辅翊。生不封侯,死当庙食。’衢于是乎立庙,新城继之,初称‘七七太岁’。端平二年(1235年)饶州表请:侯有阴捍常山土寇之功,封翊应将军。嘉熙元年(1237年)两淮表请:神有神威扬边,强敌远遁之功,封威助忠翊大将军。淳祐四年(1244年)改封翊应侯。宝祐五年(1257年)加封助顺。咸淳七年(1271年)加封正烈,十年(1274年)加封广灵。”

这说明,周宣灵王是南宋末年抗元时期在长江沿线迅速“蹿红”的明星神袛。他有几个特点:忠心护国(有神威扬边,强敌远遁之功)、水性好(巨浪层翻,猛若蛟龙起伏,神即脱化)、擅走(为母疾走婺源祈祐五显),可见周宣灵王与周仓的形象特点及其相似。

而且,以上周宣灵王受封的几个时间点在历史上也大有故事:端平二年为南宋与蒙古通好之年;嘉熙元年蒙古破光州,攻黄冈,已与南宋开战;淳祐四年蒙古兵围寿春;宝祐五年蒙古兵围襄樊,次年大举入宋;咸淳七年蒙古立国号为“元”;咸淳十年,元世祖下诏攻宋,四年后宋灭亡。可见,周宣灵王的屡次受封是与宋元战争的不断恶化有关系的,在大宋疆土被不断蚕食过程中,周宣灵王的信仰程度却在不断得到加强,其受众的地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浙江衢州、新城等地不断沿钱塘江流域向江淮地区传播,到了咸淳末年,基本已覆盖大宋的半壁江山。

需要注意的是,至今所发现的最早记述周仓的人鲁贞,是浙江开化人,他所撰写庙记的武安王庙也在开化,而开化今隶属于衢州市,下接最早供奉“周宣灵王”的新城、硤石,同时开化又是钱塘江的源头,水路直指临安。这条重要通道是长江沿岸经营传统漕运的徽州商人,沿婺源、德兴一线出入浙江的必经之途,也是“五显神”[2]崇拜向南传播的主干道。由此可知,“周仓”与“周宣灵王”必然存在一定的历时性传承关系。

至于《三国志平话》中周仓愚弄司马懿一段,在与周宣灵王有关资料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地方。如元人笔记《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神明门》“周将军”条曰:

“周将军乃灵顺(五显)庙部神。宋朝尝已马百匹,连鞍辔售于江北。索价太高。卖者曰:‘马有何奇而价如许?’曰:‘吾马能水上行。’试之果然。议价定,明日再以数百骑来。北军骑之渡江。俄顷黑风四起,人皆坠水,但见蔽江纸马而已。忽见周将军旗于云间。宋赵制置奏于朝,封‘翊应侯’。”[3]这“蔽江纸马”就是周仓用“木牛流马”智斗司马懿故事的出处。

因此可以推断,周宣灵王最初实为五显神的陪祀,在南宋末年国家危亡之际因各地官员和民众们的心理慰藉需要,周宣灵王成为了能够护国祐民的独立神袛,并随当时的漕运沿线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此后又在浙江一带武安王信仰(关帝信仰)兴盛之时,与之合流。元代以后,周宣灵王中的一部分“神格”逐渐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成为了周仓,并成为了关羽的贴身侍卫,他忠心耿耿,擅走,水性好的形象也在人格化的发展中得以延续。

综上所述可知,周仓本为周宣灵王。这说明,历经宋、元两朝政权的追捧,武安王信仰已经在国家信仰的体系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关羽的优点和“神性“在不断得到强调,最终将其他“神灵”纳入“自身体系”之中。这一发现,令人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会感到震惊。“关羽神”一个纯粹在民间产生的信仰对象,一位最后的汉代名将,通过无数代人的虔诚供养,不断的扩大受众群体和传播区域,在元末明初之际已经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力,真可谓“神威难测”也。


[1]鲁贞《桐山老农文集》卷一,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鲁贞:元浙江开化人,字起元,号桐山老农。元统(1333-1335年)举人,隐居不仕,其邃于理学,胸怀夷旷,著有《桐山老农文集》、《春秋按断》、《中庸解》、《易注》等。

[2]五显神:古代财神信仰的一种,一共有五位,宋代被封为王,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故称五显神,其庙又称为“灵顺庙”。五显神信仰在唐代已开始产生,宋代大盛。《夷坚志》载五显神之事极多,有别于五通神,后世常有五显、五通混淆之事。其信仰始于江西德兴、婺源一带,此后日渐扩散。

[3]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中华书局,1986年版。该书第一条《大元昌运》记元太祖、元太宗及元世祖事,显然为元人作品。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