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居安思危,当前中国经济光鲜的外表下,还是有很多隐患的。

说在前面

你知道很多知名的经济学家最擅长干什么吗?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包装。

将本来很简单、源自于生活的很多经验,用一些晦涩的名称重新包装,最后拿出来的东西就令你感到:看不懂哦!好专业哦!好有水平哦!

其实,你已经被忽悠了。

学会解读这些词汇,以自己的逻辑重新审视经济新闻和评论,把似是而非的东西过滤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钱,规划自己的人生。

理财师社群推出“理财角度的经济学名词科普”系列文章,希望每周一次,让你用十分钟,了解一个在近期新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经济学名词。

这个词在理财中有什么意义?和我的业务有什么关系?客户怎么认识这个词的?我和客户有的聊吗?等等

也希望读到文章的你,说一说你想了解什么词,什么事儿,在留言区等你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词汇是——"缩表"

经常听新闻里面说,到底说了啥?

我们经常看到新闻里提到这个词。比如这么一段新闻: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或“相对不久”后缩表】美联储周三公布7月FOMC决议声明,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1-1.25%不变,如果经济发展符合预期,将在“相对不久”后启动缩表进程。

好奇怪的名词。

“缩表”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对我们的理财有什么影响?

“缩表”缩的是资产负债表。

美联储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有发行货币的职能,而对外发行的货币,就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而印钞不能凭空就印,那样会引发通胀。

一般,央行都是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对外释放货币。

因此,资产负债表的膨胀,意味着对外发行的基础货币增加。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一直在随着经济周期而变化。

而它起到的作用就是调控经济,“逆经济周期而行”。

"缩表"为什么会起到这样的作用?

为何要这样?

我们可以看一下本轮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过程。

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美国经济出现了系统性危机。

这个时候,美联储出手了。

次贷危机最大的威胁,就是市场上原有的信用体系崩塌,可能会波及到整个银行体系。

而美联储在2008年11月25日开始实施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宣布将购买美国政府支持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这为市场注入了信心和流动性,将市场从崩溃的边缘挽救了回来。

到2010年4月,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总计购买政府支持企业债券及相关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725万亿美元,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25%历史低位。

这轮量化宽松政策把华尔街的金融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了出来,成功的化解了次贷危机的系统性风险。

不过,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长期陷于低谷。为了拯救经济,增加就业,美联储继续扩表。

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截至2011年6月结束,美联储从市场购入6000亿美元中长期国债,并对资产负债表中到期债券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

这轮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达到开始的预期目标,于是,第三轮量化宽松又开始了。

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每月向美国经济注入400亿美元,直到疲弱的就业市场持续好转。

2014年,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就业市场大幅度转好,经济向好趋势明显。于是,美联储的扩表行动大获成功,量化宽松政策功成身退。

总的来讲,量化宽松政策达到了预期目的。而这样持续的放水,令全球金融市场都受益匪浅,道琼斯指数连创历史新高。

然而,表扩大了,早晚还是要缩回去的。

在美联储认为经济和就业的复苏已经稳定后,缩表就成了必要的政策选项。

可能面对的问题

历史上,美联储也曾数次缩表。

为了担心影响市场,缩表的动作是比较柔和的。

但是,这反映了美联储的政策趋势。因此,每轮缩表,都伴随着金融市场的长时间调整。

最近的一次美联储缩表是在2000年。

这也直接导致了道琼斯指数长达两年多的调整。而中国股市2001-2005年的大熊市,也不能说和美联储的缩表完全没有联系。

本轮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膨胀的规模,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风险防范

美联储“缩表”,对全球经济体来说都是钝刀子割肉。

美元的回流,将冲击全球各个国家。

在这样席卷全球的大浪中,如果我们不做准备,那将极大的增加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而这,恰恰是理财的大敌。

寻找专业人士协助,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不要迟到了哦!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