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计育青/文)随着企业服务不断向智能化发展,云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不仅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基于云的服务和创新,大量大中型企业也开始启动云战略,希望通过拥抱云、融入云,运用云计算技术和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提升客户体验和企业效率。华为认为,这将是未来十年云技术应用的新特点,可以称之为云的2.0时代。

2017年7月,作为面向云2.0时代的战略举措,原“华为企业云”全面升级为“华为云”品牌,此外,华为继续推进云生态建设,发展“同舟共济合作伙伴”,发扬“” “可信、开放、全球服务能力”三大核心优势,提供基于OpenStack开放架构、世界一流的公有云服务。华为云BU副总裁、云BU中国区业务部部长郑殿海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早期的应用探索阶段不同,云2.0时代的要求将更加严谨和慎重。具体来说,在部署云服务时必须要在三个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一是数据主权和数据安全,二是现有应用向云平滑迁移,三是大中型企业需要完整的云服务解决方案。

“适配客户的云才是最好的云。”郑殿海说,“华为云服务可以在这三方都充分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

联接企业现在与未来

华为云BU是今年3月刚刚成立的新部门,主要目标是打通公有云业务的产品、运维、运营整个链条,提供可信、开放、全球范围内线下服务能力的世界一流公有云,与合作伙伴一道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时隔4个月后,“华为企业云”全面升级为“华为云”品牌,相应的品牌和服务体系建设也将全面升级,体现了华为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

郑殿海告诉记者,华为云将致力于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者、推动者和最佳合作伙伴,并联接企业的现在与未来。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华为云在更广的范围内提供高质量服务,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大企业可以借助华为云实现数字化转型,确保现在与未来的持续发展。以眼下非常火爆的互联网初创企业为例,一开始没有多少客户和数据,后来随着业务、客户和数据增加,逐渐变成大中型企业。“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企业对云的需求会不断变化,数据安全、业务迁移、全球化部署等等会陆续提上日程,华为云将为此提供有力的支持。”郑殿海说。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华为既有自营的公有云“华为云”,也有与合作伙伴联合推出的天翼云。在欧洲,华为与多家运营商联合推出了公有云服务,其中包括德国电信的Open Telecom Cloud、法国电信的Flexible Engine、西班牙电信的Telefonica Open Cloud等。通过不同的市场策略,华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基于开放架构的云服务,可以充分保证技术上的一致性。与此同时,华为还将实践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能力开放给客户和合作伙伴,比如华为的软件开发云、在南京发布的智能制造云等。

截至目前,华为已经发布了10大类共65个云服务,客户分布在中国、欧洲、北美、拉美、南太等全球多个区域,包括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飞利浦、东风汽车、金证科技、全时365等。“未来我们还将不断开放能力,与合作伙伴一起帮助企业客户将核心生产系统迁移到云端。”郑殿海说。

2.0时代服务最重要

进入到云2.0时代之后,大中型企业将成为市场的主角,对云服务提供商的要求也将变得复杂、严谨、细致。据郑殿海介绍,大中型企业的业务场景非常复杂,对业务的连续性要求也非常高,这就要求云服务提供商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质量的线下服务,而华为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多年来,华为建立起来遍布全球的本地支撑团队,可以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本地化现场服务。此外,华为云合作运营商的线下能力也是华为伙伴公有云的优势。

对于很多大中型企业来说,将传统IT架构转向云架构还面临着运维管理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重大挑战,直接影响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等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华为是国内重要的云服务提供商,在面向企业客户的云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华为是一个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本身的运营和业务关系就非常复杂,因此其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据郑殿海介绍,目前华为已经完成了向云转型的跨越裂谷阶段,建设运维了百万VM规模的研发云、国内最大规模的终端云等项目,其中的运维管理和实践经验对其它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华为目前正在逐步将这些运维能力服务化,帮助企业客户获得自助、高效、低成本的云运维能力。

“这个工作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而且还在不断进行优化。”郑殿海说,“今后华为云会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可信、开放的云服务。”

开放互利是生态之本

在生态建设方面,华为云强调的是开放互利、面向未来。开放互利是达成合作、共建生态的根本,而面向未来则意味着华为云并不寻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希望通过生态建设,将共同的事业越做越大。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大中型企业、行业企业而言,他们对云的需求要复杂得多,往往需要云服务提供商深入企业内部了解需求、规划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服务团队来参与。“没有强大的线下能力、庞大的合作伙伴群体和一些核心的合作伙伴,很难把企业现有的业务和应用迁移到华为云上来。”徐直军说。

在中国市场上,华为拥有强大的合作伙伴群体,这些合作伙伴在各行各业积累了深厚的客户资源和项目经验,完全可以与华为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久前,中软国际与华为签订协议,成为了华为云首位同舟共济型合作伙伴,双方将在软件开发云、云解决方案、云服务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徐直军告诉记者,“同舟共济”这个概念是在今年3月华为生态伙伴大会上提出的,华为期望有少数核心合作伙伴能够与华为云共同成长,基于很好的利益分享机制,一起面向未来。对于“同舟共济”型伙伴,华为的要求主要有三个:一是集中精力销售华为云,而不是同时推销多家厂商的云服务;二是有能力基于华为云开发解决方案和应用,并运行在华为云上;三是有能力帮助企业客户把业务迁到华为云上来。总而言之,就是既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又要与华为紧密协作,拓展华为云的市场空间。

提出“同舟共济”概念之初,华为曾表示准备在国内发展最多二十家同舟共济类型的合作伙伴。对此徐直军解释说,华为并不急于扩大此类伙伴的规模,成熟一家就发展一家,数量多少都不是问题。“只要合作伙伴具备云迁移、云部署和实施能力,华为云都会给予更大的开放力度,相互信任,一起面向未来。”徐直军说。

从今年3月华为云BU成立以来,华为云上的用户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增加了近一倍。不过徐直军强调,目前华为在公有云领域并不追求业绩、收入等指标,重要的是先把能力建立起来,打造有竞争力、差异化的创新产品。比如华为结合自身网络和计算上的优势打造了高性能计算云(HPC Cloud),可以承担吞吐量巨大的高性能计算任务。同时,华为云还将大力发展合作伙伴,特别是中软国际等同舟共济的伙伴,帮助各行业企业完成其数字化转型。

“华为做综合业务要么不做,要么就面向长远把它做好,我们一步一步向前走。”徐直军说。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