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本义》第三章 第九节 中庸学到家,是什么样子?

【原文】3.9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慢说】这句话,一般解作:神鬼太厉害了,要尊重祭拜。如此解释,与上下文无关,与如何学习中庸也无关,与孔子的核心思想也无关,所以,老慢还是不以为然。

那么,这一句应该如何理解呢?老慢认为,上一句说的是,学中庸,应该从最常见、最基础的各种匹配关系入手,这一句说的是,学中庸,学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是什么样子,应该怎么做。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字形演变:神

“神”字,示申。示:天降的启示,客观需求的征兆;申:肢体完全伸展,个体最大限度的展示自我;故,“神”字造字本义是:因为完全符合天意,所以个体能量发挥到了极致,即,总能把事情做得特别到位,做得出神入化的人。


字形演变:鬼

“鬼”字,示+田下之人。本义是:因为与环境需求不匹配,所以能做到彻底消失不见。引申,隐身的鬼。

“德”字,老慢讲过,本义是:行直,做到了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环境需求。

因此,这句话应该译为:匹配的时候,总能做到充分有为(神);不匹配的时候,总能做到彻底无为(鬼);凡事都能做到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环境需求(德),这就是中庸的最高境界。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弗见: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行为举止;弗闻:听不到说什么特别高深的道理;体物:针对性的为人处世;不可遗:没有一点瑕疵。

所以,这句话是在进一步解释什么是中庸的最高境界。大意是:中庸学到家的人,说话办事都很平常,看不出与常人有什么区别,但是,事后会发现,人家说话办事总是特别到点子上,没有一点瑕疵,该做的总是做的特别好,不该做的很自然就一点没不粘,所以天下人都特佩服这种神出鬼没的人。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大意是:关键是,一会儿觉得这种人神出鬼没、高高在上,一会儿觉得这种人言行举止太平常不过,根本搞不清楚人家是怎么做到的。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字形演变:格

“格”字,木各。木:枝干一体,从整体角度看;各:对具体这件事的道理和行为,即,针对性的,一对一的;故,“格”字的造字本义是:整体框架下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格子、格式,都是这个含义的引申。

诗经云:做事出神入化,针对每一件具体的事,都能做到动态匹配这种能力,不是你懂了原理就能计算出来的,也不是你靠模仿重复就能学来的。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字形演变:揜

微,指上一节的日常匹配关系;显,指这一节的神鬼之德,神出鬼没的匹配能力;诚,获得成功的原理、道理。

“揜”字,扌合共。扌:力争做到;合:两者匹配最合理,结果最好;共:公共需求;故,“揜”字的造字本义是:按照与需求匹配的原理暗自下功夫的。

因此,这句话应该译为:学中庸、学客观上动态匹配的人,要从最简单的日常匹配关系入手,按照与需求匹配的原理暗自下功夫,这样才有希望获得神鬼般的匹配能力。

【原文】3.9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慢译】孔子说,匹配的时候,总能做到充分有为(神);不匹配的时候,总能做到彻底无为(鬼);凡事都能做到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环境需求(德),这就是学中庸的人的最高境界(盛矣)。

学中庸学到家的人,说话办事都很平常,看不出与常人有什么区别(弗见、弗闻),但是,事后会发现,人家说话办事总是特别到点子上(体物),没有一点瑕疵(不可遗),该做的总是做的特别好,不该做的很自然就一点都没粘,所以天下人对这种人总是佩服的五体投(齐明盛服)。关键是,一会儿觉得这种人神出鬼没、高高在上(上),一会儿觉得这种人言行举止太平常不过了(左右),根本搞不清楚人家是怎么做到的。

诗经云:做事出神入化,针对每一件具体的事,都能做到动态匹配(神之格思),不是你懂了原理就能计算出来的(不可度思),也不是你靠模仿重复就能学来的(矧可射思)。

所以,学中庸、学客观上动态匹配的人,要从最简单的日常匹配关系入手(微),按照与需求匹配的原理暗自下功夫(揜),这样才有希望获得神鬼般的匹配能力(显)。

原创声明:老慢作品皆为原创,依据请参考老慢的著作《天道易经》以及《老子的天道》。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