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题材类小说盛行不止,近年来更是掀起了翻拍影视的热潮,对于“摸金校尉”、“精绝古城”这类盗墓剧里的名词,专业考古人士又是怎么看待的?

网友“渭河小白龙”:

两部小说里描写关于在冥宫里摸金盗宝的情景是虚构和迎合观众口味的,就拿鬼吹灯里的一个特色情节为例,在墓室的东南角点上一根蜡烛,真正的实地考古挖掘决对不会这样做,原因有二,第一墓室长期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墓中随葬的有机物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出易燃气体,冒然点烛有可能会引起爆炸,第二墓室在地下长期处于相对的恒温状态,墓中文物保存完好,彩绘壁画、漆画和食物也保存完好,一旦在墓中点上蜡烛,室温上升加速这些文物的氧化。

其次小说中描写的盗墓贼个个有派有品,且以盗墓职业为荣,但其实考古挖掘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在野外风餐露宿不说天天与泥土打交道,因为大部分古墓属于土葬墓,且墓室早已坍塌,需要挖掘,不似小说里用钥匙打开机关石门那么轻松。还有对文物的提取是一个极为考验耐心的工作,因为大部分文物已经氧化、变形、挤压,粘连,损坏、残缺,并非小说里上手就拿,可以扔来扔去的。

最后说说小说里可以让人产生幻觉的各种神器,在实际考古发掘中自然是不存在的,除非是缺氧或是有毒气体。

不过有一点许多人都不会想到,那就是现实中的古墓里的文物比小说里的更让人匪夷所思,超出想象范围,毕竟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古人见过的东西,现在我们未必还能见到。

网友“伯爵雪山”:

这些小说改编的电影只当电影电视看就好!因为神秘,所以都感兴趣,所以才会关注的人多,所以收视率奇高!

我同学两个,全是国家文物局下属的单位工作,一个干闲职!另一个厉害了,主攻文物修复,基本这些盗墓的都不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的所有人他都非常熟悉,不说天天见吧,也基本差不多了,干他们修复这一行非常辛苦,一件文物修复。基本按月计算时间,有的一件文物修复需要几年的时间,他在这行干了20年了,从刚开始的跟着老师去各地考古现场发掘,到现在自己带学生,一路走过来,需要的是能静心,能坐的住!

专业技能算不错的,毕竟这行专业性太强,能人太多太多了~

网友“张炜52”:依我看,盗墓和考古最大的区别是成本问题,盗墓需要成本吗?需要吗……拿着洛阳铲都算高端的,对盗墓者来说,值钱的才算有价值的,至于什么值钱,要看他的文化水平了,所以盗墓者遇到墓穴不需要考虑怎么开,只需要知道里面有没有值钱东西。。。但是,考古发掘,考虑到咱们国家的官僚们群体智商水平,特别是学术官僚们石头里面榨油的水准,审批,经费,组队将是漫长的过程。因此,盗墓者往往需要一个牙刷把打开并且清空的墓穴,官方考古在发掘之前,谁发现墓穴要不要考虑?谁第一个下墓穴要不要按官方学术水平排名来?今晚住哪里吃什么等等等等……网友“时胖纸说诡事”:

考古的原则是,如果不是墓葬被发现或者不发掘就会被破坏,比如修路或者打地基发现的话。是不能主动发掘的,鬼吹灯和盗墓笔记里的人物没有这种限制。不过像小说里的机关当然是依据考古发掘或历史记载的机关写的,但鬼魂僵尸的话,大部分是虚构了。

网友“尘没千年”:

为什么学考古专业的人还没有盗墓的有水准?盗墓的找墓穴一找一个准,而考古却要等到哪里偶然被农民发现了古物或者自然灾害把古物弄出来了才开始发掘。坐在屋里看书就能找到吗?考古研究的为什么不能借鉴盗墓人的经验去发掘更多的墓穴,有时候土办法也是很管用的,不能局限在课本上。

网友“厉害了佳爷”:

小说和考古的分歧还是在于是否相信超自然事件和鬼神论,小说当然是文学上夸大和杜撰的多,但纵观中华文明史,对于鬼神论等超自然现象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任何现在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全都可作为超自然现象,正如古时知天狗吃月却不知月食一说一样。我只认为信者有,不信者无这句话。就像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定有风水学这门必修课,风水学用现代科学解释就是迷信,但风水起源于周易,周易又被世界科学界俞为科学之祖,谁又能解释的通呢。

在考古专业人士眼中,盗墓与考古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实与虚幻终归是不同的。

但在法律界人士看来,盗墓就是犯法。

小说世界可以极尽想象力和冒险精神,可以扣人心弦,但在现实,又是另一番光景。

更多精彩尽在: weixin 我在大蓝鲸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