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确实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而马关条约的签订,也加重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化的过程,使中国遭受了极大的屈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而作为代表清廷前去签约的李鸿章,也被国人大骂卖国贼,认为他损害了中国利益。

李鸿章

其实,签约之前,李鸿章也曾提出另一个作战计划,他说: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但是慈禧一听要迁都陕西,还要与日本打持久战,慈禧直接就否决了李鸿章的意见,身为一个年满六十的老人,慈禧并不想自己晚年在战乱中渡过,况且慈禧也舍不得自己住了一辈子的皇宫。

慈禧

所以,在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赶赴日本议和。在出行前,清廷授予李鸿章割地赔款的全权,让他全力处理此事。而李鸿章在前往住处的路上遇刺,行刺者是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的成员。他不希望中日停战,更不愿意看到中日议和,一心希望将战争进行下去,所以决定借刺杀李鸿章,进而激化中日矛盾。因为日本理亏,在谈判的时候,有所收敛。最终达成的条件是,日方对中国赔款2亿5千万两白银(原本是3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等要求表示不再让步。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国内一片哗然,认为此举无异于卖国,李鸿章也将此视为奇耻大辱,发誓终生不再履日地。

李鸿章

而关于他的评价,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