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会说话的,食物就是它的语言。

在福州,除了佛跳墙的引吭高歌,还少不了那些藏在街头巷尾里,庶民小吃的低声细语。

如果你对一个福州人说:你咋不上天呢?

回答会是:我还懒得下凡呢。

言下之意,福州即天堂。福州休闲的气质与道家文化有些相似,但我们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至真自然、行云流水般的生活状态:不做无趣之事,认真工作、认真生活、认真吃喝玩乐,纵情享受生活本味。

这一味“人间天堂烟火味”,就是福州真正的味道。

1 | 糍粿类

十锦锅边

锅边又称锅边糊,价廉物美,是福州传统风味小食,也是福州人餐桌上常备的早餐。

先将白米浸泡后磨成稀浆,用碗舀浆环汤锅边浇匀,等到锅边米浆起卷时,铲入汤中,再加入虾米、蛤、蚬、葱或干贝等佐料,一碗锅边就出炉啦。

锅边卷而薄,吃起来有韧性,配上现炸的虾酥、蛎饼或油条,就是一顿完美的虾油味的早餐。

芋粿

将早米经浸泡 后磨成浆,白芋刨成丝,调和搅匀加调料上蒸笼蒸熟,凉后倒出,切成三角形小块,下锅油炸后就是芋粿。

芋粿是福州早餐桌上常见的小吃,现炸出炉的芋粿外酥里嫩,令许多人都爱不释手。

马蛋

在福州,马蛋绝不是一句骂人的话。如果你对福州人说马蛋,他会回你说:“很好吃啊!”

马蛋金黄色的表皮上镶嵌很多芝麻,也称麻蛋,形状像球,也有人叫它“麻球”。

将糯米粉、地瓜粉和糖搅拌好后,加一点发酵粉,搁半晌,揉捏成球形,再放进芝麻堆里滚一遍,拿到油锅油炸。

马蛋要趁热吃,表皮又酥又脆,芝麻又脆又香。

马耳

马耳,因为外形很像马的耳朵而得名。

马耳的制作过程基本与油条一样,只不过中间加夹了白(红)糖馅,色泽金黄,外酥香,内嫩软甜润,简单来说,就是油条PLUS。

2 | 包饼类

光饼

传说,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明嘉靖年间挥戈南下, 歼灭盘踞在福建沿海的倭寇。戚公布置炊事人员,用面粉制成圆饼,以炭火烤炙,饼中间戳个洞用绳穿起来便于士兵携带,作为干粮。

福州人民为纪念戚公的丰功伟绩,竟相仿制,称之为光饼,相沿成习,成为福州人民喜欢的食品。产制光饼开始时用锅煎,以后改为贴炉。

征东饼

相传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为追歼倭寇,不埋锅做饭,下令烤制中间穿孔的圆形饼充作干粮,后人为纪念戚继光而定此名。

这种饼比戚继光在明嘉靖四十一年下令制作的光饼大而厚,并掺糖制作,带有甜味,芬香。如夹以蛏蛋、肉松、苔菜、猪油渣、荠菜心等则别有风味。

虾干肉饼

虾干肉饼在福州已有三四百年历史,以光饼面剂加虾干碎、椒盐肉丁为馅,贴炉烤制而成。

吃起来香酥、不腻口、出炉飘香、呈淡黄色,嚼到嘴里有新鲜虾味,略带淸甜,口感好。

3 | 甜食类

芋泥

芋泥,又称太极芋泥。

将用槟榔芋去皮,切块蒸熟,捣成泥,加熟猪油、 白糖和水拌匀,装碗上笼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淋上熟油100克,并用红枣、瓜子仁、櫻桃在芋泥面上装饰成太极图案。

芋泥是福州地区最典型的甜食,常常出现在寻常百姓家里的宴席中,作为甜品。芋泥细腻软润,芋香浓郁,香甜可口,看起来凉菜,实则十分烫嘴。

千页糕

千页糕是福建大名鼎鼎的地方特色面点。

它如千层叠嶂,香润软糯、入口溶化,常被选作筵席的甜点。特别是福州的味和“千页糕”,油润无渣、吃不粘齿,味道清甜。

4 | 佳点类

鱼丸

鱼丸又称“鱼包肉”,用鳗鱼、鲨鱼或者淡水鱼剁蓉,加甘薯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又名“水丸”,古时称“氽鱼丸”。

鱼丸汤十分讲究,佐料调味有葱白、麻油、虾油等配料。鱼丸浮在髙汤上,一清二白,星星点点,有着“七星鱼丸”的美誉。

据说七星鱼丸为海上渔妇所创,被一出洋经商的商人学到手,返回福州后如法炮制,并经营“七星小食店”,独家经营“鱼丸汤”后有一位进京赴考举人进店就餐,食后啧啧称奇,口占一诗曰:

点点星星布夜空,玉露甘香游客迷。

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

肉燕

相传,早在明朝 嘉靖年间,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居山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

于是,他家厨师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蕃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滑嫩清脆,淳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是什么点心,那厨师因其形如飞燕而信口说“扁肉燕”。

后扁肉燕与鸭蛋共煮,因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寓意“太平”,而又有“太平燕”之说。

元宵丸

元宵丸的形状像元宝,有发财团圆是寓意,在造型上与其他地区制作的元宵略有不同。

福州元宵大都用肉馅,也有用枣泥或八果焰的。做法是:先把糯米、粳米磨成干浆,揉粘做成外皮,包进馅后捏成元宝形,煮熟即可。其特点是馅味美,皮柔润,不粘齿。

寿迈

寿迈,又名烧卖,薄嫩鲜美,荤香不腻。

将猪瘦肉剁成泥,笋干、虾干、韭菜共切碎,加虾油、昧精、芝麻油拌匀成馅。面粉掺沸水揉成硬剂,擀成直径8公分左右,边缘呈锯齿形的薄圆片,装馅捏成花瓶形,瓶口点缀虾米干。

5 | 米面类

卤面

福州习俗“寿日”须有“卤面”,故又称“寿面”。

配料有猪肉、 淡菜、鲜蛏、黄花菜、生虾、红卤、蛋花等。寿面中加2粒鸭蛋,蛋面上印有红色“长寿” 字样。

在福州话里,“面”与“命”谐音,“鸭蛋”与“压乱”谐音,取太平之意,寓意太平长寿。其特点是:色泽素淡,面滑爽,配料多样,鲜美可口。

十锦咸粥

“十锦粥”是在畜、禽、蛋、 水产、食用菌类、水果、蔬菜的基础上按“七荤三素”的原则配料,也可按口味有所侧重选择配料,如肉粥、鸭羹粥等。

炒新化粉

炒新化粉俗称炒粉。兴化粉为福建特产,以优质大米加工制成面条状。

用鸡 肉丝、虾仁、冬笋干、韭黄、香菇、大葱等调料炒兴化粉,做熟后质地松软,味美清香,怎样都吃不腻。

当然,在h、f分的不是太清楚的福州,我们常常把新化粉读成新fa粉。

猪血化

一口捞锅水汽袅袅,支支捞勺钩靠锅边,走在福州的小街长巷,不时可以发现挂着“捞化”招牌的小店。这些捞化店一般不大,也没有花边新闻,更没有名人捧场,但它却是福州人最常去的小吃场所。

福州传统捞化的汤有十几种之多,其中最享盛誉的猪血汤是用猪血、猪骨和豆酱熬制而成,香醇无比。但由于汤料调制程序复杂,目前福州经营猪血化的店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依嫩猪血化凭借独特的口味,七十余年屹立不倒。

林依嫩,外号“猪血嫩”,从事猪血化生意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他十几岁起就开始在台江后田一带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直到80年代才在台江学军路一带开店迎客。由于味美价廉,讲究卫生。依嫩猪血化闻名全市,多次在区、市风味小食评比中获奖,堪称福州一绝。

*本文图文引自《福州市名产志》第十七章,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由平话综合整理,文字略有改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