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吴迪 通讯员 刘湘林

“辣椒、丝瓜、苦瓜、甜宝(一种甜瓜——编者注)……都完了,都完了!”7月的一天,刚刚送走狂虐的暴雨,湖南就迎来了入伏,天气热得像在下火。一名三十多岁、古铜色皮肤的女子正在一座座大棚间穿梭着,统计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女子名叫陈海英,家住株洲市攸县春塘垅村,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她不仅一个人经营占地180余亩的蔬菜种植基地,还创办了“攸县海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农民致富。早在几年前,她家里就建起了三栋欧式外观的小洋楼。

但同样也是她,到了夏天连防晒霜都不舍得买,任凭日光把白皙的皮肤晒黑。

原因何在?这一切都要从30张“从天而降”的欠条说起。

车 祸

在村里,乡亲们总能看到陈海英忙碌的身影。她要么在蔬菜种植基地育苗、插秧、除草;要么就开着三轮摩托车往返于城乡,车上或装着肥料农药,或装着时鲜蔬菜——装车卸货都是她自己。

每当这个时候,陈海英时常会想起已在另一个世界的丈夫李爱冬。是的,原本这些事都是丈夫在做,陈海英从不用费心,直到2015年3月,李爱冬在去购买种苗的路上突遇车祸身亡。

噩耗传来,陈海英差点昏死过去。待缓过神来,她不由得嚎啕大哭。李爱冬走了,这个乡亲们羡慕的创业大户从此失去了顶梁柱,未来怎么办?陈海英不得而知。她能做的,就是最后一次为丈夫整理衣物,一件衬衫、一条裤子、一双鞋……仿佛他只是出一次远门。

睹物思人,陈海英忍着悲伤,整理完了几乎所有李爱冬的遗物,只剩下一个常年紧锁的抽屉,依然保持着神秘。这个抽屉的钥匙一直由李爱冬保管,他从不说里面锁的是什么,陈海英也不问。她爱他,也信任他。

“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这一次,陈海英选择打开看看。

抽屉里大部分是生产经营的账本,一桩桩、一件件被李爱冬记得清清楚楚,可以看出他的严谨和认真。

除了这些账本,抽屉里厚厚的一沓单据引起了陈海英的注意。陈海英拿起一看,竟然都是欠条!一张、两张、三张……每数一张,陈海英便心头一沉,时间变得十分漫长,她仿佛掉进了一个冰窟窿。

欠条有30张,借款总金额68万元!对于还没有走出丧夫之痛的陈海英来说,这无异于又一个晴天霹雳。

陈海英发现,这些借款主要是建蔬菜大棚欠下的,借款对象都是亲戚和本村的朋友,但她却一点都不知道。原来,那一年,陈海英怀了小女儿,去长沙待产,并没有在家。

看着这些账单,陈海英又一次流下伤心的眼泪:“爱冬一定是怕我有压力,一个人顶起了这千斤重的担子。”泪眼模糊中,自己和丈夫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愈发清晰起来……

陈海英和李爱冬2003年成婚,是重组家庭。李爱冬还有一个儿子,当时只有6岁。两夫妻十分恩爱,十多年里一直相敬如宾。

陈海英说,李爱冬是个电焊技工,从事电焊造船,因为勤劳肯干,技术又好,工资比别人都高。而且,他爱琢磨,有上进心,总想着回乡创业。

2010年,夫妻俩回乡承包了70亩水田,成了水稻种植大户。两年后,他们改种西瓜,因为遭遇水灾,没有赚到钱。2014年,夫妻俩筹资扩大面积,建了80个蔬菜大棚,准备第二年开始种蔬菜。不成想到了第二年,在去买种苗的路上,李爱冬车祸身亡……

承 诺

陈海英发现巨额欠款的事,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春塘垅村妇联主席徐双爱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当时人们议论纷纷。

“从来都是父债子还,但是他们的孩子还小,陈海英也肯定不会长期待在这里。”有村民说,“借给李爱冬的钱,肯定是打水漂了。”也有村民觉得:“海英是个实在人,她不会走的。”

好朋友田英(化名)来到陈海英家里,劝她为以后着想:“莫犯傻,听我一句劝,立马回娘家!社会上那些欠账的男人还动不动玩消失,你走了,冇人讲你不是。”

陈海英心里清楚亲友们是为自己好,但她明白,那些借钱给李爱冬的人,很多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是出于对李爱冬的信任才把辛苦攒下的钱借给他的。

“爱冬是为创业欠的账,我要维护他的好名声,替他把债还清。”陈海英对劝她离开的亲友说:“我老公没做的事,我来帮他做;我老公没圆的梦,我要帮他圆。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坚持!”

李爱冬出事后,许多人虽然心中忐忑,也商量了一些办法,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上门来逼债,让陈海英难堪。乡亲们给自己留了面子,陈海英决定主动捅破这层窗户纸,告诉他们:“这个钱,我来还!”

陈海英对着账单一个个通知他们到村委会“开会”。除了在外务工的,十多个债主都来了。

债主李禾林对当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谢谢你们!”陈爱英动情地说,“乡亲们呐,你们借钱给爱冬,支持我们的事业,我很感激大家!爱冬借了你们的钱,就代表了我陈海英。今后无论如何,我都要把这些借款如数还给你们。”

听了陈海英的话,李禾林和其他人心里都踏实了许多。他们愿意相信能干的陈海英,也相信,只要人在土地在,希望就在。

还 债

擦干眼泪,生活还要继续。

在村委会许下承诺后,陈海英每一天的生活主题都是同一个字:忙。田间忙、市场忙、家里忙,从天亮忙到晚上,终于到了要歇息的时候,她还要想着第二天要忙些什么。

这个过去只当丈夫帮手的女子,一下子要管理80个蔬菜大棚,涉及蔬菜的种植、培育、产品销售、资金结算、内部管理……

对于初中只读了半年的陈海英来说,层出不穷的各种专业问题折磨得她身心俱疲。

即便如此,陈海英依然没有一丝放弃的念头。有一次,种下去的秧苗第一天还绿油油的,第二天就全部打蔫泛黄了。陈海英“不知道是什么病,更不知道用什么药”。从那以后,她开始在网上学习有关蔬菜种植的资料,遇到不懂的就去问朋友或者咨询专家。

虽然摸索到了一些知识,但陈海英还是又“交了一次学费”。当时,她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开始时长势很好,后来却矮小瘦黄,陈海英赶紧从县里请来了专家。专家确诊为西瓜根结线虫病。这种病重在预防,很难根治。陈海英只能眼睁睁看着西瓜秧枯萎、死掉。

得知陈海英的困难后,攸县县政府及农业等部门以及街道、村党政组织,对她进行产业扶贫支持,县农业技术专家也上门进行指导。她也一鼓作气创办了“攸县海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扩大到180余亩。

自己还没脱贫的陈海英,已经开始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

如今,合作社吸引了68户村民参加,其中有6户是贫困户。这些农户统一将种植的蔬菜送到合作社,由合作社安排销售。据了解,仅此一项,每户每年可以平均增收六七千元。

今年5月,陈海英主动找到村主任刘思良,申请不纳入2018年度低保户。刘思良回忆:“陈海英认为自己毕竟有技术、有产业,所以想要自力更生,把指标让给更贫困的人。”

除了成立合作社,陈海英还雇用了十多名周边的农民,他们大都来自贫困家庭。

一年下来,蔬菜种植基地赚了一些钱。有了钱,除了留下生产经营成本和满足小孩、老人的生活,陈海英把它们全部用来偿还债务。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偿还顺序:“先村里人再亲戚,先急需再其他。”而她对自己却非常苛刻,即使到了夏天,经常户外劳作的她连防晒霜都不舍得买。

截止目前,陈海英已偿还20万元债务,涉及15户,其中一户已还清。今年,陈海英准备再偿还一部分,但突如其来的暴雨又让她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霾。大雨过后,她损失了20万元。

7月5日,在攸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春联街道承办的“家庭故事会”现场,陈海英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几度哽咽的她坚定地表示:下一步准备再种一些苦瓜、豆角、黄瓜,等到开学后卖给学校食堂,尽量挽回损失。

攸县妇联主席朱晶娟听到陈海英的故事后十分感动。“我们到各乡镇开‘家庭故事会’,就是为了多听老百姓身边的故事,真正挖掘出好家风。”朱晶娟说,“像陈海英这样的正能量事迹,最能感染人、打动人,我们既要宣传她的这种精神,也将尽力帮助她。”

编辑:依依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