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稿子《唐晶&贺涵:这年头,为情所困很丢人吗?》,投给了其他平台,今天中午就收到了饶雪漫平台的过稿邮件,心情还是激动了一下下,毕竟是偶像级别的大V啊。

一切都在向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虽然缓慢,却一步一步走得很踏实。

01

从去年暑假开始写文章运营公号到如今,一路走来,心里还是满了感恩的。

真正开始大量地规律地写作是从今年年初开始。

起初,报写作班,入写作群,保持日更;

紧接着换了新工作,进入新媒体行业,开始内容创作;

工作忙碌,日更变成了每周2更,继续保持高质量的文字输出;

后来,开始陆续给大号和其他平台投稿;

唯一不变的,是我在写作上对优质原创的执着。

如今,码字20万,共计90篇,《发耶》平台过稿5篇,饶雪漫的平台过稿2篇;而我的公号也在运营中,更新频率不高,但胜在稳定。

这样的成绩的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我也知道算不得什么。但是,我喜欢这样每天都在进步的自己,我喜欢看着自己在擅长并喜欢的领域里稳步前行。

曾经公司给我做过一个职业测评,我发现自己在职业中最在意的,不是薪酬,不是工作环境,而是成就感。

换句话说,我做一件事,最在意的是要能够进行自我实现,让我有进步,觉得自己有价值。这是我在工作中的原动力,更是驱动力。

能在一个正当的年华里,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进入这个领域,我无疑是幸运的,更多的也是注定,因为我主我神暗中的引领。

02

写作以来,自己会大量阅读书籍,每天会看很多公号文章,也会追热门的口碑好剧,这一切都成了我写作的必备功课。

那些读过的书,看过的文,追过的剧,都成了我生命里沉淀下来的一部分,变成了文字出现在我的文章里,变成了思想扎根在我的灵魂里。

因为写作,我整个人也不断的被更新。

1、更爱思考

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主题,有一个中心观点。所以,我会潜意识的养成不断思考的习惯。

读书看文追剧,我都会站在“找素材”角度去挖掘,辩证的看待自己所接收到的一切信息。

生活中,我也习惯性地对某种现象进行解读和分析,用我已有的认知体系去看待某种现象。

不断思考,使我的大脑越发活跃。如今我提炼一个观点,立意一篇文章,比之前更加容易了。即便不是思如泉涌,但起码不会没东西写。

2、逻辑思维更强

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要有清晰的脉络贯穿全文。

无论是我自己的情感文,还是为公司写的时尚类美妆文,都是要有一个清楚的逻辑线来向读者阐明一个东西。

写作,是要有框架和结构的。

从写作延伸到其他的事情上,无论是演讲,还是和同事进行工作对接,或者是做一件事情,我都会下意识的在脑子里列出123,将每一个点都清清楚楚的从脑子里经过。

这种习惯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法论,也是一个人做事的指导原则。

感性的人,如果做事有理性做支撑,那样的感性才能落到实处,润物细无声。

3、知识面更广泛

新媒体行业,每天都在接受最新的前沿讯息,借助网络,总是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里,知道发生了什么,知道正流行着什么,知道大众的价值观趋势在那个方向。

大量的阅读,书也好,文章也罢,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装备自己知识库的过程,是自我知识体系的一个更新。

很多的影视剧都是反映出社会大众的痛点,直击一些扎心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和痛点都会让我这个人的格局被扩大,使我眼光更长远,所思所想更广泛。

4、自我认知,自我梳理

写作一门孤独的手艺。

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用文字和自己对话的过程。

在写作的过程里,我能够安静下来,梳理自己凌乱疑惑的内心,引导我更深刻的认识自己,认识人性,并且客观的去看待世界,也看待周围的人。

文字是一条渡船,而写作者就是那个摆渡人。

我写文章,摆渡他人,也摆渡自己。

总而言之,写作是个慢思维活动,与快节奏的世界格格不入,却埋藏着真理。

03

今天看统计数据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原来我已经稳扎稳打的写了20万字了。

很惭愧,没有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对自己问心无愧。

我不是流量的拥护者。叔本华说:“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

我更在意写作价值的体现;

我更在意写出的作品是我自己真心喜欢,真心想写的;

我更在意的是用文字来输出我的灵魂,摆渡彼此,让读文章的人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得享更健康更幸福的人生。

这些,是我小小的写作梦想。

在写作上走到如今,有这一丢丢的进步,是我的“小确幸”!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