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接触了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的普通百姓,从百国百姓那里听到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和匪夷所思的信息。我与百国百姓交往的时间有长有短。我们百姓之间交往只会是以文会友。这“文”不单指文章,而是大文化。各有各的文化传统,那怕是刚成立没几年的国家,也有他们悠久的历史。因此,我们要注意点赞别国的文化特色,美人之美。比如跟肯尼亚人交谈,最好以“人类起源最早”来开题;跟埃塞俄比亚人打交道,最好从“是你们的小羊把咖啡送到世界各国”说起。他们听了一定很高兴,话匣子容易打开。这是点赞,也是讨教。我们从一两本、两三本书里看到的他们国家的概况,无论如何比不上他们土生土长的人知道的多。他们听了我们的讨教后,会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他们的文化。这就叫“文化开路”。对于他们国内有争议的问题,不一定主动先提,可是,如果对方问起,我们也不必讳言,讲了以后不妨补充一句:“如果你不认同,请多包涵……”这样讲了,对方即使不认同也不至于伤感情;对方认同了,对方可能接下来滔滔不绝地加以发挥。用点赞换来友谊,用公理启发对方,这是起码的国际交友规则和艺术。

谚云:“十里不同俗”。相距万里想必更不同俗。中国还有句话:入乡随俗。与外国百姓交往一定要随俗,尊重他们的习俗,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行合十礼,我们也行合十礼;他们行碰鼻礼,我们行碰鼻礼。他们说天堂就说天堂,他们说天国就说天国;他们要开光就让他们开光,他们要洗礼就让他们洗礼。我们可以不习惯,不赞成,但不必不分场合地为这类小节争得面红耳赤。“听取,听取”,有时“听”尔后“取”,有时“听”了不一定“取”。不取也要注意听,恭恭敬敬地听,听尔后“思”。听,不是不讲原则,要知道尊重人也是原则,不打断别人的讲话是礼貌。我们要以大度换来大度,以包容换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包容。

包容度大小与我们的知识量有函数关系。我因为知识不足曾出过好几次洋相。与外国朋友交往本来应事前了解他们习俗,可有次突然见到大洋洲的萨摩亚人。我没有备好课,不知道萨摩亚人以胖为美,女性不胖到一定程度嫁不出去。与一位萨摩亚肥胖的女士握手时,在场的中国朋友提醒我:“赞美她肥胖”。我这老脑筋以为中国朋友是同我开玩笑,便没有马上赞美萨摩亚的那位女性。中国朋友再补充一句:“她们以胖为美”。我茅塞顿开,立即赞扬这位萨摩亚女士的肥胖,她听了笑逐颜开。还有一次见到一位乌克兰人,我用俄语向她问好。她也用俄语回话,只是不太自然。过了一会,她开门见山地对我说:“乌克兰语是我们国家第一官方语言。”我方才理解她的民族自尊心,才意识到我用俄语跟她谈话是贸然、想当然。

对我这样一个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教师来讲,与百国百姓交往是走进全球这个大社会研究社会。坐井观天不是容易夜郎自大,就是容易认为“月亮是外国的圆”;出井观天,放眼世界,就会清晰地看到一中有百,百归于一,一体多元,多元一体。“适彼乐土,适彼乐国”。异是多样,是丰富,也是凝聚共识的前奏。置于北大校园内的西南联大纪念碑上有句话写得好:“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差异近看仿佛是大峡谷,远看不过是脸上的皱纹。熟悉了百国百姓更感五“洲”交辉的可贵。南宋的陆游先生啊!我们在公祭你的时候,将会告诉你:比你的“九州”说更大的“五洲”不久就会“同”,就会“大同”。纵向到社会底层,横向到北欧南非,纵横交织。社会学是社会的产儿。观察了5.1亿平方公里的地球大社会方能分享到“小小寰球”的奇趣、乐趣,方能体会到“环球同此凉热”、环球同此高低。

责编:唐敏 | 视觉:金晶 | 图文:邓伟志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