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在肯德基吃早餐,对面一位妈妈带着女儿也在吃早餐,女孩大概3岁左右,小女孩要自己拿着杯子喝豆浆,妈妈说帮她拿着,小女孩不干,非要自己拿着喝,妈妈拗不过,就说:“好,那你拿好了喝,别洒了啊!”妈妈是担心孩子自己喝会洒掉,果不其然,孩子自己拿着杯子喝的时候就洒了,豆浆洒的桌上、地上、孩子身上都是,妈妈身上也溅到了一些,妈妈一下就生气了,对小女孩说:“我不是跟你说了么,拿好了喝,我说帮你拿着喝你还不让,看,豆浆洒了吧!”小女孩也楞在那儿了,但是没有哭,就呆呆地看着妈妈,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服务员赶紧过来帮助妈妈收拾打扫,妈妈脸上明显带着生气的表情,一边打扫一边继续说小女孩,小女孩低下了头。没几分钟,爸爸从外面进来了,妈妈又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对爸爸又讲了一遍,这个时候小女孩就忍不住了,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开始哇哇地哭,爸爸妈妈又赶紧安慰小女孩,慢慢地、慢慢地,小女孩的情绪稳定了下来,但是还是带着抽泣,爸爸给了妈妈一个眼神儿,示意不要再说这件事了,最后,这场风波平静了下来。

这是我在吃早饭的时候遇到的一件事情,挺有感触,所有就有了今天的这个主题。孩子犯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育儿的过程中,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太正常不过了。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吧,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有时候,孩子是因为缺少经验或者判断失误,所以犯错。其实,孩子已经为发生的结果自责、懊恼、后悔,如果父母这个时候再去斥责或批评孩子,就容易对孩子造成情感伤害。

我相对每一位家长说的是——孩子犯错,不怕!因为每一次犯错都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

在错误中学习

刚才场景中的妈妈,在小女孩洒掉豆浆时可以怎么做呢?

1、理解: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跟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不是对的。妈妈要放下自己的情绪,不要认为孩子犯错是故意的,他们只不过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豆浆不想小心洒了,孩子会自责,也会害怕妈妈生气,妈妈可以对孩子说:“豆浆洒掉,你不是故意的对吧?豆浆洒了,你也很伤心吧?你是不是担心妈妈会生气呢?妈妈相信你一定是不小心洒掉的,妈妈不生气。”

2、同情:妈妈可以跟孩子说,自己小时候也犯过类似的错误,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获得妈妈的理解和同理心,自责也会烟消云散。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错误行为,你只是理解孩子的感受。

3、承担后果:妈妈可以说:“哎呀,真是太遗憾了,豆浆洒了不能复原了,今天这杯豆浆你喝不了喽。现在豆浆洒的地上都是,我们现在该怎样做呢?”小女孩会说:“打扫卫生。”妈妈:“那好啊,咱们一起清理一下吧。”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小女孩明白自己要承担洒掉豆浆就不能喝的后果,也参与一起清理现场的事情,让孩子关注与解决问题。

4、正确示范:妈妈可以问孩子:“为了避免以后不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以后自己拿杯子喝东西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并给出正确的示范引导,当孩子做的不错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相信并引导孩子去做,孩子就一定会做的很好,甚至超出你的预期。

这样,妈妈就可以将一场孩子以为妈妈会暴跳如雷的错误转变成了学习的机会,不批评孩子,而是引导她从错误中寻找避免发生类似事情的方法,学习如何正确地去做!事情虽小,但处理方法可以触类旁通。其实,在我们跟孩子用这种思维方式沟通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形间也会影响孩子的处事方式,还是那句话,行大于言,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真的很重要!

不打断、不抢救

周末,一位朋友给我分享她们家2岁5个月男宝宝的事情,她们家孩子现在自己吃饭,虽然吃的不是特别好,然后中午吃饭的时候,宝宝自己一手拿着小碗,一手拿着小勺往嘴里送米饭,“啪”一下,碗没拿好就掉到餐桌上了,宝宝瞅了一眼妈妈,然后自己抽了两张纸把餐桌上的米饭擦干净。

这个过程中妈妈一直在静静地观察,宝宝瞅她时,她给了微笑,没有抢着帮助,孩子很好地处理“案发现场”。我特别欣赏朋友的这种不打断、不抢救,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可以通过一次次的亲手体验,去慢慢学习吃饭的技能。

多关注优点

我家闺女,现在5岁了,今年的父亲节,幼儿园给布置了作业,要求那天孩子和妈妈一起给爸爸做感恩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那段时间幼儿园希望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名字,如果能写的的话最好)。这个时候,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飘过一个想法,怎么不给孩子起一个笔画简单点的名字呢,哈哈~~我家孩子前两个字会写了,最后那个“涵”每次都写的七扭八歪的,写完后自己就不高兴,情绪有点低落了,原来孩子觉得这个字写不好,太丑了。

后来我就问她,她是不是在做贺卡的过程中怀着对爸爸的感激?是不是很用心、很享受这个程?是不是也很期待爸爸看到贺卡的惊喜?她点点头,我就告诉她,不管她在贺卡上写自己名字多不好看,爸爸都会开心,因为爸爸看到了她的这份心意,然后闺女很快就释怀了这件事情。

试想一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追求完美,一定要求孩子写的多好,或者一定要写会自己的名字,将孩子的关注点从正面的“享受做贺卡、期待看到爸爸开心”转移到负面的“名字不会写”上,孩子就会害怕出现错误,压力增加,结果就会造成更多的错误。这样的方式事实上是在表现对孩子没有信心,这会令孩子沮丧和气馁,丧失再尝试的勇气,她可能会形成这样的信念“除非我做得很完美,否则就没有用”。如果父母的关注点都在负面的事情上,我们怎么可能期望孩子找到通向正面和成功的方向和力量源泉呢?!

不强化错误

有些孩子在小时候会出现口吃,如果不强化它而是忽略,这个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可是有些家长想法设法预防和纠正孩子的口吃现象,事实是这样做很少能够纠正孩子孩子行为。有些孩子发现因为口吃这个行为可以得到家长的特别关注,或者借此行为对家长进行反抗。

以不尊重的方式,只能刺激孩子们继续甚至强化他们的不当行为。我们需要对孩子的行为保持觉察,孩子是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和缺乏经验出现的错误?还是孩子有挫败感?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有没有隐藏着什么目的?缺乏知识和经验的孩子需要指导,有挫败感的孩子需要鼓励。之后,我会陆续给大家分享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隐藏目的以及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区别。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