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也看到身边的很多妈妈为了这一目标使出了洪荒之力。老一辈家长虽然拥有育儿的实战经验,但时代发展到现在,不少观点也有待斟酌和改进。新手妈妈们虽然很小白,却热衷于科学新潮的育儿方式。但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并对症使用,成为不少妈妈困惑的事情。

最近,电视节目《育儿大作战》让一些育儿问题更加明朗化。有一期节目请来的一组家庭本有个大女儿,后来老来得子又生了个小儿子。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但爸爸却恰恰相反,对孩子很没有耐心,总是冷着脸。爸爸认为孩子就应该从小培养他独立的性格,大人坚决不插手帮忙。到现在,孩子已经五岁,总是喜欢抱着一只小枕头寻求安慰,让爸爸妈妈感到很苦恼。

专家对此给出了分析,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受一点挫折是有好处的,但是孩子现在太小了,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的引导,而不是让他自我成长。孩子总喜欢抱着小枕头一定是缺乏安全感,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中叫恋物。当孩子恋物时,家长一定不能生夺硬抢。假设家长生生地把依恋物从孩子手中拿走,孩子日后一定会产生自信心差、孤僻、自卑、缺乏安全感等问题。妈妈给予孩子的情感关爱是一部分,但是爸爸对孩子严肃、冷漠,会大幅度抵消妈妈带给孩子的安全感。

你们还记得节目中的小Kimi吗?再与他心爱的小黄分离的时候哭到开始怀疑人生……

还有我们《超人妈妈》里的饺子,因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她那只狗狗安抚奶嘴,被奶奶强行拿走......

其实,很多宝宝会对某种物品,比如小汽车、布娃娃情有独钟,无论走到哪都要带着,就像小Kimi一样无法离开他的心爱之物。对于恋物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宝宝恋物习惯的形成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把玩具人物化了,把玩具当作有生命的物体,和玩具长期相处,倾注了感情,已经形成了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玩具,而是宝宝的好朋友。大人理解了这一点,对宝宝的童心就会感到很可爱了,对于宝宝执着于某个慰藉物,会给予理解和珍视的目光。

宝宝的这种习惯大概是起因于婴儿时期,围在脖子上的手帕,那种柔软暖和的触感,也许能够给宝宝带来稳定的情绪所致吧!也可能是某个玩具长期陪伴宝宝,填补了一部分妈妈没能给予的情感空缺,长此以往,这个玩具就能带给宝宝安全感。当睡觉的时候,宝宝焦虑不安时,或者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玩具的陪伴会代替妈妈的位置,成为宝宝的精神支柱,帮助宝宝抵御紧张,减少孤独感。

理解他们的友谊丨和宝宝一起爱护Ta的“小伙伴”

这个阶段的宝宝正是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时期,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宝宝的恋物情结会慢慢褪却,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也不要强求宝宝改掉这个习惯,要给宝宝自主权,给他成长的时间和机会。对于那些他特别喜欢,离不开的玩具,爸爸妈妈应该善待它们,和宝宝一起给玩具洗澡,进行干洗、消毒,给玩具换新的外罩等。

对慰藉物依赖性太强的宝宝,可能会疏于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交往和玩耍,长此以往,难以得到玩伴的认可,会被孤立。而宝宝越是这样,越是以“玩具朋友”来满足内心被肯定、被重视的心理需求,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有宝宝出现类似的苗头,父母应多陪陪他,尽可能多待在宝宝身边。特别是在宝宝入睡前,父母应在床边用讲故事、唱歌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此外,应多鼓励宝宝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并丰富宝宝的生活,逐渐减少宝宝对慰藉物的依赖及要求。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宝宝学会与周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就会逐渐离开这个小伙伴了。若是孩子到4~5岁以后仍时刻不离他的依恋物,父母应及时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让宝宝拥有安全感

1岁之后的宝宝会表现的比小时候更加黏人。有的父母试图锻炼宝宝的独立性,有意把宝宝自己放在一个角落里自己玩耍,不让宝宝看到妈妈。或者看到宝宝哭闹会置之不理。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使宝宝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独立性越来越弱。

这个年龄的宝宝具有冒险精神和探索愿望,可是对世界又有太多的未知,常常不能确认自己的安全性,产生恐惧和不安。宝宝表现出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性,是希望从爸爸妈妈那里获得安全感。作为父母应该做的,就是给宝宝爱和安抚,让他觉得不论怎样,爸爸妈妈都在他身边。


点击【了解更多】玩出6大未来力

▼▼▼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