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靠谱·不黑中国足协不舒服斯基·老五,要玩玩逆向思维: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其实不只是中国足球在玩,全世界足球都在玩;甚至更扩大一点打击面来说,全世界各行各业都在玩。

中超的天津权健签下德甲前锋莫德斯特的事情,这些时炒得沸沸扬扬。为什么吵呢?因为权健玩了个小花样,明摆着就是为了规避中国足协制定的奢侈税政策。

如果俱乐部不能保证财政平衡,则内援引进不得高于2000万人民币,外援引进不得高于4500万人民币,否则就要上交100%的“奢侈税”。明眼人都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新政颁布一开始,就有许多人嗤之以鼻:谁不知道中超俱乐部是不是盈利都看会计师的一支笔?

不过天津权健做得更绝,直接租借——原本三千多万的转会,变成前两年租借,第三年必须买断。按照中国足协的规则,只有关联俱乐部的租借费需要计算奢侈税,权健已经躲开了。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权健还做了第二手准备,前两年的租借费都只有57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刚刚踩着4500万的红线——也就是说,即使你中国足协说话不算话,我也不违规;除非你改动奢侈税标准,否则别想收我的钱。

这么玩的并非权健一家,中国足球俱乐部几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恒大玩情怀,免费引进自由球员穆里奇,自由球员是没有转会费的;还有很多俱乐部搞不对称交换,拿个小朋友换一个球星,差额私下再说;

更离奇的招数其实也属于权健。据说他们曾经试探过直接把转会费交给球员本人去和老东家买断合同,再以自由身加盟。当然这么做中间变数太多,最后不了了之,不过这是权健,要是苏宁从国际米兰买人,恐怕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了。

这么些乱糟糟的招数,很容易引发“中国人太聪明”或者“不讲规矩”的口水战。但其实熟悉欧洲足球的人都知道,这种事情实在是很平常,有规则,就有规则死角;规则制定得不好,死角就大;但钻规则漏洞,本身就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只允许规则制定者出错,不允许游戏者捡漏,这本身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比如欧足联著名的财政公平法案,要求参加欧战的俱乐部必须在三年内保证亏损不超过一定金额。欧足联可比中国足协专业多了,这个亏损额度是每年参考市场环境变动的,而且有三年的调整期。你有本事一年花的钱后两年赚回来也由得你,可不像中国足协这样只看一年账本。

然而即使是这样,依然有漏洞可以钻。欧洲足球有分期付款的惯例,这样的转会费用如何计算呢?欧足联的办法是:出售方当年进账,收购方按期分摊。

拿莫德斯特的例子来比,那就是科隆今年账上就有3500万欧元收入,而权健今年明年各支出570万欧元,后年再支出剩余金额。

这样的操作,其实就给许多中小俱乐部提供了躲避财政公平法案的机会。最极端的做法是:分期四年,用三年后出售,这样三年账目上的支出就小得多,第四年因为有当年卖出的收入,账上文章也好做得多;更何况还有其他转会可以用来平衡账目。

今年重返欧联杯的意甲传统豪门AC米兰,钻得则是另一个空子。由于没有持续参加欧洲赛事,AC米兰以前积累的巨额亏损等于是清零了。再加上欧足联为球队收购开了一条特殊通道,AC米兰今年豪掷两亿也用不着担心亏损问题。

这种事在其他领域也很多见。许多跨国公司将总部设在加勒比海的免税天堂上,将遍布世界各地的下属机构生产的产品以极低内部价格卖给总公司。从账目上看,各地下属机构都是巨亏,所以不用怎么交税;总公司盈利巨大,但免税。

这一套,叫做避税。严格来说依然是违法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分黑白,各国税务机关基本上也就是抓大放小,实在玩得太过的就查一下,三瓜两枣的就懒得抓了,划不来。

中国的俱乐部老板,大多数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玩惯了这些套路的。连自己的本行都玩不清楚的中国足协想跑到别人的专业领域呈威风,自然就是被人玩得团团转,一点悬念都没有。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