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第47讲。

公元前333年,燕易王即位。易王刚刚即位,还在给老爹燕文公办丧事,齐国就趁机讨伐,攻占了燕国十座城池。
当时主张合纵的苏秦正在燕国,他到齐国游说,说服了齐宣王,齐国又把攻占的十座城池归还了燕国。
苏秦这个人虽然很有能力,可品行上却有问题,燕文公重用他,他却跟燕文公的夫人私通。文公死后,由于担心事发,苏秦主动向易王请缨,说自己要到齐国行“反间计”,借机跑到了齐国。


影视作品中“苏秦”形象

燕易王即位十二年之后去世,他的儿子即位。苏秦在齐国很受齐宣王重用,引起了国内的大臣不满,结果被刺杀。在他来齐国之前,跟燕国的国相子之结成了儿女亲家,苏秦的族弟苏代跟子之的关系也很好。等到苏秦被杀,齐宣王又任用了苏代。
子之是燕国的国相,燕国的国家大事,基本上都由他来决定。燕王哙三年(前318),苏代出使燕国,燕王哙问他:“齐王这个人怎么样?”苏代回答说:“肯定不能称霸。”燕王问:“为什么呢?”回答说:“不信任他的大臣。”
苏代说这些话,是想提醒燕王任用国家贤臣的重要性。当时燕王哙非常信任子之,听完苏代的话,对子之更加器重。
由于本身苏代跟子之的关系就不错,子之看到苏代这样帮助自己,也十分感激,赠给苏代一百镒黄金,作为答谢之礼。
燕王哙手底下有个大臣叫鹿毛寿,不知道是不是本身就跟子之关系不错,反正他给燕王哙出了一个馊主意,让燕王哙学习上古帝王。尧让位给贤人许由,鹿毛寿建议燕王哙让位给子之,还说这样做只是做做样子,子之肯定不敢真的接受君位,而燕王哙却可以因为让贤,获得跟尧一样永世传颂的美名。
燕王哙被鹿毛寿的一番话忽悠得五迷三道,干脆把整个国家托付给子之,子之的权力越来越大,几乎成为了实际上的燕王。


鹿毛寿建议燕王哙禅让

这个时候,有人看不下去了,前来劝谏燕王哙,戳破了“禅让”的虚幻假象:“大禹举荐了伯益,却任用的臣子当官吏。等到大禹年老时,又认为启不足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把君位传给了伯益。不久,启就和他的同党攻打伯益,夺走了君位。天下人都说大禹名义上是把天下传给了伯益,而实际上接着又让启自己夺了回去。现在大王说是把国家托付给了子之,但官吏却没有一个不是太子的臣子,这正是名义上把国家托付给子之,实际上还是由太子执政啊。”
燕王哙不听,还把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子之。燕国就出现了荒诞的一幕:子之面向南坐在君位上,成为了实际上的燕王;而燕王哙则不理政务,坐在朝堂之下,反而像个臣子。


燕王哙让位子之

正如前面指出的问题所在,子之虽然执掌了国政,可下面的大臣却都是太子的人。燕王哙老年昏聩,干出这样的事儿,早已经让燕国的百官震恐。将军市被和太子开始筹划着要除掉子之。
面对燕国的内乱,齐国也开始蠢蠢欲动,想要武装干预。齐宣王派人联合太子平,表示愿意帮助太子平赶走子之。
太子平纠结同党一起攻打子之。将军市被围困了王宫,久攻不下,转而叛变,跟百官一起来攻打太子平。后来,将军市被战死,被陈尸示众。接连几个月的动乱,让燕国军民死伤好几万人,老百姓人人惶惶不可终日,百官也对朝廷离心离德。
孟子建议齐宣王早日出兵,他说:“现在去讨伐燕国,这正是周文王、武王伐纣那样的好时机,千万不能失掉啊。”
齐宣王命令章子率领五都的军队,偕同北方边境的士卒,一起讨伐燕国。燕国的士兵看到齐国的军队来了,非但不迎战,还打开城门迎接齐军入城。
齐军迅速攻占燕国都城,杀死燕王哙和子之,混乱之中,太子平也死了。子之死了两年之后,燕国人共同拥立太子平的弟弟姬职即位。他就是后来励精图治、引领燕国走向复兴的燕昭王

历史切片,每天聊一点,谢谢您的关注,我们明天见。

参考资料:

  1. 《史记·燕召公世家》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