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游客的喧嚣,没有过度商业化,只有真实的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们,我又一次走进BBC纪录片中的那片原始雨林:独一无二的狐猴,枯叶般的壁虎,翠绿的变色龙、珍贵的野生兰花,梦一般地出现在镜头下,却又是那样真实… 马达加斯加,我回来了!

2017年5月,从广州出发的直航飞行13个小时后,下方出现一片红色的土地,土路蜿蜒曲折地分割着一片片葱绿的稻田,稀疏的房屋散落在田间,此情此景顿时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时隔四年,第三次踏上南部非洲这个神奇的岛屿,比原本计划的要推迟了许久,因为曾经两次陪同我探索马岛的资深向导,也是当地著名的狐猴专家罗杰于两年前不幸病逝,使得我想隔年返回的愿望暂时搁置。

(曾经陪同我两次拍摄马岛的向导Roger)

这一次在当地“遨游马达”旅行社的北京朋友帮助下,设计了一个18天的行程,重点走下马岛的北部和西部,因为五月雨季已经结束,是前往上述地区最好的时间。或许很多朋友难以相信18天里,我也仅仅探索了岛屿的三分之一地区,因为这个面积超过58.5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四大岛,岛内交通不便,如果要走遍,恐怕一个月都不够。

(第三次马岛旅行地图)

(首都塔那全景)

1.65亿年前从非洲大陆分离出来的马达加斯加,不管怎么说,仍然是一座岛屿,岛屿总是有着独特的生物圈,这里大约90%的动植物在地球上唯此处独有,因为生物学上具有巨大的意义,被称为“第八大陆”。物种不仅多样,而且完全是一个新家族,马达加斯加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新世界:八种奇特的猴面包树,神出鬼没的狐猴,高耸入云的Tsingy石林,哪怕是最审美疲劳的游客,也会被这些世外风光实实在在地震撼,难怪马岛在摄影师眼中成为了“天堂”。

行程中安排了四座国家公园:第一个探访的安卡拉方其卡(Ankarafantsika)国家公园,位于马岛西北部,距首都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450公里。这里是鸟的王国,圣湖之地,生命之源。全天徒步12公里,终见识了五彩峡谷奇景,沿途穿过的干热带雨林(Dry Rainforest),一路收获了狐猴、变色龙等当地特有物种。马岛旅行需要一个好体力,好在这个季节不算太热。

第二个国家公园—安卡拉那(Ankarana)始建于1956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马岛北部地区最重要的国家公园。这个保护区的特色是被风雨侵蚀形成的“钦基石林”(Tsingy),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也是安卡拉那文化和传统的发源地。我们游走在石林、峡谷和溶洞间,展开一场对神秘大自然的冒险。

距离安卡拉那几十公里外还有一处别致的“红石林”—Tsingy Rouge Park,只允许四驱车通过的道路十分泥泞,人烟更加罕至。虽然目前开放的区域不大,但很有特色,据说里面还有相当广大的红石林区有待开发。

马岛北部还有一座我向往已久的国家公园—建立于1958年的琥珀山国家公园(Amber Mountain National Park),因为大量稀有野生动物的存在而出名,尤其是品种众多的变色龙,据说还有马岛最著名的“猛兽”长尾狸猫(Fossa)。然而天不作美,一场中雨让我们的雨林徒步嘎然中止,雨中几乎见不到任何动物,虽然导游帮我找到了马岛最小的变色龙,但还是留下不少遗憾,倒是此地下榻的那间德国人开的度假酒店带给了我一些小小的惊喜。

第四座国家公园是此行中最期待,也是最难以抵达的,那就是马达加斯加的第一座国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Tsingy De Bemaraha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钦基地貌。我们从西部城市穆隆达瓦出发,短短二百多公里的道路,竟然开了七八个小时,SUV蹚水过河,甚至坐上摆渡筏子,一路坎坷,终于在下午三点之前赶到了国家公园的门口,当天完成了公园内“小钦基”的徒步。

第二天,在向导带领下挑战难度更大的“大钦基”,这里,大片侏罗纪时代的岩石在数千年间的自然作用下,形成了迷宫般的石林、峡谷和洞穴。我们腰间系上绳索,攀爬在锋利如刀刃般的岩石间,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如果失足跌下哪怕几米,也会被刺伤,开始明白为什么它被列为“全球最夺命的五大绝色景点”之一了。

成功完成环线徒步后,在返回的途中,穿过一片密林,竟然幸运地遇到了我期待已久的瓦氏冕狐猴(Decken's Sifaka Lemurs),我站在树下,静静地观察着它们的一举一动,那一刻感觉非常幸福。

狐猴,自从五年前在马达加斯加第一眼见到这些雨林中的精灵,便深深被吸引,这些原始神秘的灵长类,友善温顺,顽皮机敏,让人不由得心生怜爱。此行共拍摄到九种狐猴,除了褐狐猴之前在东部见过,其余均为第一次见到,基本都是当地特有品种。

马岛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除了拥有极致风景和珍稀野生动物的国家公园外,海水与海滩也非常迷人。从北部的哈梅纳小渔村(Ramena)出发,我们划着独木舟航行在绿宝石海的壮美泻湖上,一直来到萨卡拉瓦湾的白色沙滩。这片海域有着“祖母绿海”的美称,是我见过的世间最美的海水。渔夫们在海边烤鱼,我们则在海水中嬉戏玩耍,顺便给自己抹上一个“花脸”—当地人的防晒霜,一段马岛旅行中难得的休闲时光。

穆隆达瓦的猴面包树大道(Baobab Avenue)一向是各国摄影师青睐的拍摄地,或许是名气太大,这里的游客也是我在马岛见过最多的,加上追着游客讨钱兜售的孩子太多,让我实在提不起拍摄的兴致。好在附近有不少散落的面包树,倒是留下了一些不错的片子。

马岛西部因为气候干燥,雨水较少,这种古老、神奇的树种已经适应了地球最严峻的环境,在漫长的过程中,猴面包树渐渐分化成8个独立物种,扭曲、臃肿,看起来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特别生物。当地人指点下,我们前往一处不为外人知晓的面包树树林,途中遇到一位美丽的马岛女子,便邀请她成为镜头下的模特,女子曼妙的身影,衬托着背后猴面包树的高大,光滑的棕色树皮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马岛的人文景观也是一大亮点,实在无法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形容马达加斯加的色彩,犹如来到了一个巨大的调色板中,天空的亮蓝、土地的明黄、叶子的油绿、路边五彩斑斓的广告牌、还有马人黝黑的肤色,每时每刻,各种散发着野性的艳丽色彩不间断地冲击着我的眼球。

在马国各种高饱和度色彩的强烈反差中,我那敏感的神经似乎受到了刺激,唤醒了内心深处回归自然的原始渴望,每天都处在一种拍摄的兴奋当中,甚至忘记了这里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马达加斯加的旅游设施简陋,到处尘土飞扬,每日里拍摄完成后都灰头土脸地返回驻地,然而我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和满足。

镜头下,我看到一个真实朴实的世界,尤其是那一张张充满生气的面孔,自然溢流着生活的热情。最后用这组充满肆意挥洒色彩的马国图片作为序曲,将头顶那片碧蓝天空,连同粉刷着各种艳丽颜色和图案的路旁建筑,还有马人的笑容,一同撒进黄尘之中,开始我的“失落世界,原始乐土”马达加斯加系列吧!

关于马达加斯加旅行安排,可联系当地的“遨游马达”旅行社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