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其作品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幸运的是我们拥有这样一位大师,不幸的是他喊冤而死离我们而去,后人也只能从译著中弥补遗憾。

在《傅雷家书》中,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是讨论艺术;二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934年6月,26岁的傅雷如此评论艺术作品鉴赏:

在艺术鉴赏上,总有一些好高骛远者,疑惑与“现代”为美名,以“立体”、“达达”、“表现”各派标榜自我,以与某位大师相识而沾沾自喜。肤浅庸俗之流,只知道以取悦视觉为美,同时又信奉官派典型而坐井观天!或者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是却反研究精神,拘泥于形式。

傅雷感慨于“五四”之后,为学的态度随世风而日趋浅薄,投机取巧习以为常,故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从翻开书的那一刻起,这本书就让我一直处于强烈的感撼之中。难以想像傅雷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能写出这样通俗而高雅的文字。

从前只知傅雷先生是一代翻译巨匠,为人坦荡,禀性刚毅,自是极为仰慕。傅雷先生的翻译功底自不必多言,例如他曾译托翁之句:

“世上的生活不是一泓泪水,也不是试练,而是超越我们想象的事物。只要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现状,生活也可以是无限的喜悦。”

字句、涵义都恰到好处,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对语言本身深厚的理解和对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但读完傅雷先生的这本书稿,才让我有些恍然大悟,大家之修为总是远不止于此。

本书成稿于傅雷先生二十六岁,但书中向我们展示出的渊博知识,于这个年纪简直令人不可置信。

书中从西方文艺复兴初期的乔托,历全盛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至十七世纪的大师伦勃朗、鲁本斯,更包括十八、十九世纪的几位名家近二十人,傅雷的评述均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且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得其平衡。

傅雷翻译过丹纳的《艺术哲学》,丹纳注重从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来理解艺术,即注重从艺术生长的土壤来分析艺术。他的学说不“新”,却很朴实,很有说服力,因此也深深地影响了傅雷。所以傅雷最为重视的,是把其文化背景和艺术精神介绍给读者。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有着国内任何一本美术史所不具备的深度。傅雷眼中的东西方艺术并不像当时一般人所认为的那般不可沟通,他的艺术理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某也至愚,尝以为研究西洋美术,乃借触类旁通之功为创造中国新艺术之准备,而非即创造本身之谓也。”

傅雷先生的文字,可谓之行云流水,较之曾经读过的美术史类的书籍,丝毫不见沉闷与说教,有的只是傅雷先生凭借自身细致的观察得出的领悟。其文笔之质朴凝练,流露着一种诚恳的态度,通常寥寥数句,就颇有醍醐灌顶的效用。

在傅雷先生字字珠玑的点拨下,这些我们已经非常熟识的世界美术史上的巨制,竟然有焕然一新之感!

以前没有感受到的登峰造极的美感,各个大师擅长的手法,特定环境下表达出的思想......现在都愈发清晰详尽,直抵内心。

达·芬奇的深,米开朗琪罗的力,拉斐尔的明媚,伦勃朗的光暗,鲁本斯的色彩......这些画作,表达了或心灵的力量,或伟大的思想,或艺术热情的使命。

他们所处的时代,科技远不如当下发达先进;但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却是我们远远不能企及的。

譬如达·芬奇,不但是举世无双的工程师、建筑家,亦是动人的歌者,并且精通解剖学,他那天才般的绘画禀赋似乎只是他兴趣小小的一部分。

瓦萨里评价他时无不感慨地说:

“有时候,上帝赋人以最美妙的天资,而且是毫无限制地集美丽、妩媚、才能于一身。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他的行为总是值得人家的赞赏...莱奥纳多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那些年代里,大师们描绘着所有的美好,甚至是把生命投入其中来自白。勿论他们描摹过多少速写,攻读过多少论著,甚至是单单坐在画幅面前发了一天又一天的呆,也从不觉得是奢侈之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